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岳俊霞 刘静
[导读]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

        岳俊霞   刘静
        湖北省潜江市园林高级中学 433100
        摘要: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和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思维。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理性思维,有助于透彻、深刻地理解知识本质,使得思维更加严谨、务实。高中生物知识点较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时,应做好相关的研究,积极采取针对性培养策略,顺利高效地完成培养任务。
        关键词:高中 生物教学 培养学生 理性思维 途径
引言
        素质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弊端不断凸显,无法满足目前生物学科的教育需要,因此教师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要强化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必要性
        从人类思维发展的阶段来看,理性思维实际上属于最高级的一种思维。高中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该学科具有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也是相当重要的,同时又是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也能促进学生完成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教育任务,还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面对生物学科问题时能更好地进行思考并解决,从而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形成理性思维。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并非简单的记忆概念、规律与知识,还需要以此为基础强化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品质。生物学科的进步与发展都不是单纯凭借主观想象形成的,其经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对比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明确这一教学规律,应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也是相当必要的,广大教师都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途径
        (一)创设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
        基于事实和证据合理分析问题,对提升理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生物教材内容积极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去研究生物的奥秘。比如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时,教师就要通过真实的情境引领学生认识基因的分离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将先前准备的教学工具带入课堂,并说明两颗种子以前的外貌。其次,在黑板上指明两种基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豌豆杂交出现这样的情况,活跃学生思维大脑。以此借助现实的实验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孟德尔的实验研究方法,加深学生对“同一性状具有不同的表现模式”的印象,继而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另外,通过互联网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提升生物这门学科的整体素养和专业能力。

如老师在给学生们讲细胞的增殖这一章节中,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让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和思考,用生物知识去了解生命的奥秘。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问题,进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生物来源于生活,如果一些生物知识点比较难懂,那么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的实际问题来进行讲解。由于生活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生物问题,而且学生都比较的了解,所以能够更加简单的理解生物知识点。巧妙借助于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老师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和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巧妙联系在一起,借助于这种生活化的问题,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的难度,让高中生在学习生物中找到一种成就感。生物这门学科如果学生掌握不了其中的学习方法,在生物成绩方面很难有所提升,所以对于大多学习生物的学生而言,在学习生物过程中要格外注意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遇到不同类型的生物题要进行展开一定的思考。
        (三)借助模型建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
        理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判断某一事物时以证据作为主导,借此养成的一类良好思维习惯。例如在教学《DNA粗提取与鉴定》这一课程时,学生在观看完视频之后已经能够了解到所有细胞中都含有DNA。DNA具有储存遗传信息,传递遗传因子的作用,它对于生命体的变异以及遗传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应结合DNA分子结构关系去对学生做出引导。明确DNA分子结构是存在着一定特异性的,DNA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较为特殊,它是由双螺旋结构盘旋而成的。在刚开始探究时,很多学生还是不太了解DNA分子结构的。一些学生认为DNA分子是环状的,还有的学生则认为DNA分子是链状的,他们的想法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此DNA分子模型建构方法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比对出DNA分子结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DNA分子一般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团交替连接所构成的一类骨架。它的稳定性较高,其差异性体现在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方面的不同,这也是DNA分子呈现出多样性的一大主要原因。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学生会认真对该节课程的知识做出比对,他们也按照自己的学习思维做好了学习探索。教师要理清学生的学习过程,对DNA分子结构变化关系做好教学。由模型建构去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素质教育逐渐深化的今天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强化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结合高中生物教学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如此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健芳.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尝试[J].科技资讯,2020,18(08):172+174.
[2]蔡宝宏.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尝试[J].科技风,2019(06):36.
[3]郑琦长.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方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7):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