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控实习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7卷34期   作者:梁斌 于永玲 丁可礼
[导读] 21世纪是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成长摇篮,

        梁斌 于永玲 丁可礼
        山东省威海技师学院 264300
        摘要:21世纪是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成长摇篮,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在金工实习中,数控实习是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探索数控实习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掌握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改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三方面对数控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控实习教学 创新型应用人才 激发兴趣 教学环境
          
        21世纪,中国制造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社会对高端制造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码和维修人员。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讲,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有素养的“四有”数控应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数控实习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更是重中之重。为此,笔者从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探索,改善教学模式;校企结合,创新教学环境三方面对数控实习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借鉴之意。
一.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在职业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主客体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和相互成长的关系,老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解惑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因老师而喜欢一门课,也有可能因老师讨厌一门课。因此,教师在授课环节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重视始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怀揣着对知识的向往,学生们进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专业进行学习。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学的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数控机床的学生来说,调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十分必要,让学生心怀憧憬,进行学习,对往后的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开学第一节课,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我国数控机床的历史变革和发展,以及国外先进数控机床的典型范例。其次,结合实例讲解数控机床的实际应用,制造项目等等,提高学生的进一步认识。再者,通过观看数控车床的整个加工过程,激发学生对数控实习的自豪感和向往,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1.2贯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学生思维的迸发,教师在数控实习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法适用于各种课堂,当然数控实习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将问题抛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活跃整个教学气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其次,“圆桌课堂”的实行更加能够提高彼此的双向积极性,“圆桌课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授课,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对培养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有着积极和现实意义。



二.自主探索,改善教学模式
        2.1“双师”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双师”指的是在一个班集体当中,每一位学生将和两位老师进行配对学习,主讲老师进行课上系统授课,助理老师进行课下“因材施教”帮助。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数控实习教学中是可以实现的。因每位学生有各自的差异性,故无论是在数控理论学习中,还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会存在相应的问题。当学生可以再课后向助理老师寻求帮助,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独立思考能力。
        2.2进行创新综合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之下,开展创新综合训练,为培养一名合格数控机床操作师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学生在掌握现代编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编程、加工的全过程,进行这样的训练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灵感的迸发和实际的动手操作欲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能发现在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三.校企结合,创新教学环境
        在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校企结合应运而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实习操作环境。学校和企业搭建教学平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在一种竞争、创新的教学环境下成长成才。
        2.1校企竞赛,实现动手能力
        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平台,在不同时间周期内举办数控操作能力大赛。学生进行组队竞赛,自己设计产品,自己编译程序,自己进行加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开展,有助于学生创新、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竞赛的结束后,由老师进行整个比赛操作环节的复盘,老师之处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2.2承接对外生产任务,提高实践能力
        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再老师的推荐下进入企业承接一些相对简单的生产任务。尤其是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的熟悉各种工件的操作规则和注意事项。学生不仅积累了操作经验,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未实际参加工作缩短了不少时间。
        2.3加强实习管理,开展现场教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实习考核体系,使学生实习考核更加的公开化、透明化,保证公平公正。实习考核体系的制定能够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教学,在现场的指导下,能够迸发出一些新想法、新思路。新工艺。
        
        
四.结束语
探索数控实习教学新模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有力途径之一。不断提高学生数控机床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思维,有赖于学校、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许根祥. 数控专业实习教学“五结合”[J]. 机械职业教育,2008(05):37-38.
[2] 卢骏. 谈数控教学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史志,2007(08):52.
[3] 熊熙.数控加工与计算机辅助制造及实训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