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6期   作者:韩朦
[导读] 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小学生也不例外。

        韩朦
        滨州市滨城区授田英才学园
        摘要: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小学生也不例外。从本质上来讲,小学生对美好的事物的抵抗力更薄弱。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美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到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美的意识。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创造情境;策略
        随着新教改的逐渐深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审美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的概念和意识。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美的存在,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一、在“共鸣”中体验情感美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拓展学生知识层面,积累语文词汇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美育融入其中。在阅读教材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注入到课文内容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与此同时,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潜移默化地接受作者的熏陶。第一,在泛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体主线,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另外,在泛读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第二,在自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第三,在引读过程中,要对文章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汇进行理解,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美感;第四,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在同学交流讨论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教材之中。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必须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切身感受语言中所蕴含的美,并且,还需要学生对文章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中的美与丑有一种情绪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时,文章对狼牙山五壮士的临危不惧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描写得淋漓尽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正义感与侵略者的丑恶嘴脸进行对比,当学生形成基本的美丑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联系实际生活来说一说,社会上那些行为是美的,那些行为是丑的,应该学习那些方面,应该避免出现哪些行为,以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内容比较多,学生接触的人物也比较丰富,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这些人物有正面的形象,也有反面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深入挖掘人物的特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并取得了重要的教学成果。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积极向学生渗透美育内容。目前而言,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知识都是平面的,对学生的吸引力比较弱,而融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能够将语文知识立体化、直观化,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时,如果按照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学生很难感受到夜晚月亮的美感,而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则可以直观地看到月明星稀的美感,如果在视频中配上相关的音乐与文字,学生的感受会更加地强烈,成功将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出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发展。
四、在创造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驱动学生不断探索学习的主要动力。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切身感受美的存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的感情融入其中。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草原》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会,并通过自身的感受将美感传递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渗透美育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言中的美感,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岩.谈语文审美教育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4,(1).76-77.
[2]莫素君.例说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0Z2).44-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