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郭道镇中心学校 04650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每位优秀教师都应肩负的首要任务和职责,甚至可以说这一举措已成为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与提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将从“营造阅读氛围,强化阅读素养”“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审美教育”“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思维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谈一谈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审美;思维
众所周知,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必修课程,更是引领学生切身领会世界文化、中国文化,以及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祖国语言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得不提的是,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过于传统单一,主要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致使课堂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改变上述不良现状,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语文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显然已成为每位教师都应深思的重要问题。
一、营造阅读氛围,强化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又该如何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素养呢?毋庸置疑,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在充满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展开阅读,才能够有效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切实注重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以让学生在此氛围中切身感受到阅读语文知识所带来的种种乐趣,以及重要价值和意义。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阅读素养,引导其深刻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我会先鼓励学生以自己擅长的阅读方式自主朗读三遍诗,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全诗;接着,我再带领学生以细读的方式再次朗读本首诗,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以有效营造出一种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氛围;最后,我再结合学生的理解为学生详细讲解本首诗,从而有效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审美教育
审美是什么?是一种具有诸多好处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注重提高审美教育,不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有关语文方面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切实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为提高审美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发展,我会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西沙群岛》的旅游宣传片,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后感,以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作用;之后,我再结合课前制作的电子课件带领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结合有关西沙群岛的景色图片),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本篇文章的内涵,提高其语文素养。
三、小组合作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今天,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以此来有效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能够深刻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进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认真根据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其进行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为素养的形成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也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先积极鼓励学生依托语文教材,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我也会参与其中,以有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课文内容在语言上的用词准确性和高效性,以及在段落布局上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之后,待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结束后,我还会积极鼓励各小组学生分别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试讲本篇课文,以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其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具有多重积极意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有效达到培养和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目的,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及思想水平的提升务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淑娴.以阅读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J].教师博览,2020(27):50-51.
[2]卢宝珍.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