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宿舍践行现状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谭 燕 贺恒珍(通讯作者)
[导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谭 燕  贺恒珍(通讯作者)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云南曲靖 655001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利大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对大学生个人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宿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宿舍生活的点滴可以看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真实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成效与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宿舍文化;价值观认知认同;制度建设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宿舍践行的现状,并以此为客观依据,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同度和践行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存在问题的看法和对策,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调查方式: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法为辅的方法收集资料。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
三、调查过程:首先,集思广益,开会讨论调查目的和方式,并明确各自分工。其次,利用校园网投发调查问卷,尽可能的收集资料。最后,整理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和问卷,从中发现问题、寻找原因、提出意见以及解决方案。
四、调查结果: 2020年9月间,我们选取来自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大三的几个班级,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有效填写人数共有491,其中男生209、女生282,所得问卷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获得所需数据。我们将从下面两大部分来讲述我们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分析成果: 1、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宿舍践行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2、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一) 我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宿舍践行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
                首先,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知是践行的必要条件,只有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对价值观有了深刻地领悟,才能为情感投入和行为自觉创造条件。我校宿舍的外在大环境和内在小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起着非常重要作用。调查中发现:学校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成效是显著的。被调查者在学校中你经常在哪些地方看到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在教室看到占90.84%;在图书馆看到占75.39%;在宿舍楼看到占50.71%;在办公行政楼看到占73.73%。在学校中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74.75%通过杂志期刊 ;84.11%通过校园网站公众号;86.76%通过党团活动;53.36%通过宿舍成员谈论;68.23%通过校内课程设置以及其他理论学习。你是否记得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9.82%全部记得;5.7%记得一半;2.65%模糊记得;1.83%完全不记得。你认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分别对应哪三个层面,35.64%对应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 54.18%对应国家层面 、个人层面 、社会层面;3.87%对应社会层面 、国家层面、个人层面;6.31%对应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国家层面。可以看到我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主要通过校园网、党团活动、班级文化、课程理论专题讲授、墙报、班报等多种渠道送达给受众,为大学生了解和学习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校园氛围,在认知层面上,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当熟悉,做到熟记于心,脱口而出。在大学生宿舍范围内的情况如何,被调查者在学校宿舍楼栋内是如何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项中,40.37%通过海报;14.66%通过黑板报;29.12%通过宣传册;  12.83%通过其他;2.65%没有宣传。在宿舍中大家会经常谈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的选项中,20.98%经常谈论;64.77%偶尔谈论;11%基本不谈论; 3.26%从不谈论。与外在相比,宿舍楼栋内的宣传显得单一和不足,在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所占的比例不高。可以看到我校对核心价值观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们从校园人文景观到规章制度都能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强大场域。但存在不足,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缺乏整体性和深刻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历史渊源、哲学依据、现实基础认识不充分,导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悟不足,理论与现实脱节,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认知到认同,情感到行为的转化上还需要探索与发展。
2)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
                由认知转化为内心的信念,实现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践行是关键。心理学认为,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认知是否形成情感和意志认同是通过行为体现。调查中发现:我校为大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发挥积极作用。被调查者在你所参与的爱国教育主要形式的选项中,开展抗击疫情防控等爱国专题会占79.23%;举办爱国主题诗词朗诵等文艺竞赛占74.13%;举行“一二·九”八十周年讲座等党团活动占52.14%。在你所在的学校参与过关于道德层面活动的选项中,举行道德讲坛等系列活动占80.45%;弘扬道德新风主题班会占90.02%;设置相关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占80.04%。你所在的学校参与过建立文明卫生校园的主题活动的选项中,举行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等主题运动占83.3% ;学校内进行卫生宿舍评比活动占86.76%;开展卫生教育主题班会占74.13% 。从这些调查数据中看到我校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学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文化育人、榜样感化、主体参与多种路径,加强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去接受、肯定、信任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调查中发现:宿舍的制度文化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的。比如,我校定期开展的宿舍文化节,形式丰富多彩,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内化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2018年4月到2018年11月,以“和谐宿舍,温馨家园”,共建文明之家为主题的第五届宿舍文化节,举办了以“小家”促“大家”的“感恩之家”朗诵大赛,“达标宿舍”“文明宿舍” “卫生先进宿舍” “宿舍管理积极分子”“模范舍长”评比等一系列活动,着力培养学生以宿舍“小家”促学校“大家”的感恩意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塑造”的能力,让学生在能源这个大家庭、能源宿舍这个小家庭里放飞青春的梦想,健康快乐成长,为构建安全文明、整洁温馨的公寓环境而努力。这些以文化为核心的制度对大学生的行为养成产生积极影响。被调查者在你们宿舍是否会一起参加学校开展的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文明宿舍评比活动的选项中,会,每次都参加占43.18%;会,但偶尔参加占52.55%; 不参加,不理会占4.28%。当你与宿舍同学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做的选项中,与人为善,主动沟通占79.23% ;寻求老师或其他人的帮助占16.09%;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占2.44%;冷处理,僵化与舍友之间的关系占2.24%。你所在宿舍的成员相处状况如何的选项中,关系和睦,相处愉快占74.75% ;偶有争执,大多数时间相处愉快占20.98%;互不影响,井水不犯河水占3.46%;气氛压抑,关系紧张,不愿回宿舍占0.83%。你所在的宿舍还存在哪些不良影响选项中,普遍懒散,怠慢占53.16%;卫生习惯较差占29.53%;吸烟喝酒打牌占13.85%;使用违章电器占7.74%;其他占49.49%。从这些调查数据中看到我校学生宿舍的卫生和人际关系状况在学校制度和文化的要求和影响下,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总体和主流是好的。但也暴露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懒散、怠慢、吸烟喝酒打牌的现象在一部分学生身上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自我的约束能力相对比较弱的。总之,在宿舍小环境中,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看到外在价值认同塑造内化为信念,外显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仍然是不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践行上主要是通过正式的规章制度、纪律等外部强制力量来完成,如何形成学生自觉的内在驱动力,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二)对构建我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宿舍文化的建议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地生根,必须融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节抓起,从具体行为入手,从习惯养成做起。而宿舍是每个学生生活的主要天地,应该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阵地,抓好宿舍文化建设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1)立足高职学生的特殊性是基础
                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动态是前提。我校学生主要来自云南各地州、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文化基础相当薄弱。在原生环境下养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与新环境下的新要求必然产生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反映在心理上,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诉求。而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通过学生在宿舍的交流话题和行为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过程和思想动态。充分利用我校学生工作处的管理机制,整合心理中心,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有目的、有计划的了解宿舍出现的文化现象,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文化需求,为校园大环境和宿舍小环境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客观依据。
2)建设一只由学生组成的宿舍文化骨干队伍是关键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宿舍文化建设。就能使寝室文化既符合学生的心理诉求,又能使学生在获得感中认识自己、反思自己、修正和发展,实现价值认同的情感化和行为化。
                3)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是保障
                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开展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大学生守则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在管理方法上,外部强制力量与非强制手段相结合方式,根据学生的文化需求,发挥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修正,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4)为宿舍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校园大环境的文化氛围对每个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能使他们把一种良好习惯带进课堂、宿舍、家庭乃至社会。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也会成为影响宿舍文化导向的主流。所以,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对宿舍文化建设起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
五、调查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同时又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而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窗口,而且对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宿舍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范畴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的主要载体,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探索,不断积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奋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
【2】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版。
【3】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4).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