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勤
海盐第二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大要素,并倡导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本文以高三C层阅读教学课例为例,探究在高三阅读教学中,如何在主题语境的引领下,依托语篇,设置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教学活动,落实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教学中的运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六要素整合 英语学习活动观 阅读教学 C层
一、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课程内容的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见图1)”“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些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png)
图1: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内容图示
笔者认为新课标课程内容中对于六要素整合的这一理念为高中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本文将结合一个具体的高三阅读教学课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遵循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从而实现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课例背景
2019年3月,笔者所在的嘉兴市海盐县举行了主题为“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三英语教研活动,本课例是由笔者本人在此次活动中开设的一堂高三阅读教学公开课。海盐县英语教研员王福良老师及高三的全体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本课现场教学约40分钟,整堂课的教学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参与活动的老师在课后也给予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png)
三、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议论文的语篇特点,把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深刻理解本文的论点
(2)学生能够在围绕主题语境的阅读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活动,深入挖掘文章的主题含义,并对“大学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这个话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
2.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思维过程
为践行新课标倡导的基于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笔者在研读语篇时,从语篇的类型、主题语境、内容和作者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本篇议论文围绕“why college is not home”这一话题,提出了“college is a time of explor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这一论点。语篇围绕这一论点,首先描述了“大学生常常把大学当成青少年时期的延伸期”这一现象,然后作者陈述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观点“大学应该是大学生探索和实践的关键时期”这一论点,并从“大学生在大学中应该尝试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会人际交往”这两方面来论证观点。文章思路清晰,观点明确,充分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两个主题语境。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笔者在研读语篇的基础上,围绕着语篇的“college is not home, but a time of exploration and experimentation”这一主线,设计了以下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①利用导入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与语篇文本相关的语境中来;②利用阅读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挖掘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分析文本的语篇结构;③读后环节激励学生在阅读后,利用本课所学对特定话题表达观点和态度。
.png)
四、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教师提问:What role do you expect a college should play in your life?
S1:College is a time when I can do what I like to do, like traveling and learning to play some musical instruments.
S2:College is a place where I can do something that I have no time to do when I am in senior school.
S3:…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充分考虑到高三学生的实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预测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个问题创设了真实的语境,不仅能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高中生活,更激发学生思考和预测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在思考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并为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做好铺垫。
Step 2:Reading
1. 浏览全文,初步关注语篇结构
教师布置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回答问题:Does the author state his/her opinion at the very beginning?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置,强化阅读环节中的快读策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初步关注议论文的语篇结构,为接下来语篇结构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
2. 细读文章,理清语篇结构,挖掘语篇主题和内容
①教师让学生通读第一段,并对第一段内容与学生进行如下互动:
T:What is stated in paragraph 1?
S:In paragraph 1, the author describes a phenomenon.
T:What phenomenon?
S:Colleges are becoming an extended period of adolescence.
同时,教师在PPT上显示议论文阅读Tip 1: The author always describes a phenomenon to introduce a topic.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渗透细读策略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篇第一段的阅读,教师通过两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关注议论文的开头通常以描述一个现象来引出文章的话题,教师在幻灯片上的教学提示有效地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会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②教师布置学生细读语篇第二段,并提问:
What are the causes for this phenomenon? 同时,教师提供如下框架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梳理内容: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置,学生能在已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内容的梳理。教师提供框架练习,有意引导学生从三方面寻找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采用了把过去与现状相对比的手法使文章内容更具说服力,并提示给学生议论文阅读Tip2。
③教师让学生细读第三、四段,并提出了以下问题链:
What is the thesis of the author?
What should a college student explore in college?
What should colleges do to help young generation try on new ways of thinking?
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if colleges regulate students’ behavior and thinking pattern?
同时,教师显示议论文阅读Tip3和议论文阅读Tip4。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此环节能够读懂读深文本,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透彻的理解,教师在此环节中,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处于主导的位置,通过阅读、推敲和思考,依托文本,一步步去寻找论点和论据。此环节的落实,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④阅读文章最后一段,教师提问:
What should college discussion recognize?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内容和篇章结构两方面关注语篇的最后一段,了解议论文最后一段对文本进行总结的功能。
Step 3:Post-reading
1. 梳理语篇结构
教师在PPT上按段落,步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如下图):
[设计意图]
在读后环节,教师在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之后,以梳理本文的语篇结构为手段,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文章的主题、作者观点等内容,完成对这篇文章的阅读。
2. 回归导入部分问题,挖掘文章主题深义,启发学生思考
在本节课的末尾,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本节课最开始导入部分的问题,再次发问:
What role do you expect a college should play in your life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S1:When I go to college, I would like to learn to be independent, not just asking for help from my parents when I get into some trouble.
S2:When I am in college, I would join some clubs to gain more opportunities to get along with different people.
S3:When I am in college, I will learn more knowledge and be brave to voice my opinions, not just agreeing to others.
S4:I should learn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myself.
[设计意图]
本环节是本堂课的升华部分,教师设置回顾导入部分问题这个环节,旨在回顾学生本节课所获得的知识。学生在完成文本的阅读之后,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再一次回答问题时,学生能结合文本的主题深义,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在与之前自己的回答对比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希望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于此语篇“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两个主题语境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Step 4:Homework
最后,教师布置作业(二选一):
1. Write a summary of this passage
2. Write an article to express your idea about the role the college plays in your life
[设计意图]
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采取了二选一的选择模式,旨在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当然,这两个作业的目的都旨在让学生回顾课堂,把本节课的课堂生成形成书面文字。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新获得的语言知识,加深对语篇的理解。概要能帮助学生再一次梳理议论文语篇结构,短文写作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批判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
五、教学反思
笔者在课后对本节针对高三C层学生的阅读课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认为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1.教学设计主线清晰,目标明确
笔者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在教学设计中紧密围绕着“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两大主题语境,抓住“why college is not home”这条主线。导入部分提供真实情境,吸引高三学生思考“大学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这一问题,并顺利引出文本的阅读环节。读中环节,笔者利用议论文的语篇结构,引导学生从结构出发,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并使学生对于文本的主题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读后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再一次梳理,在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过程中,形成个人观点,激发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大大提升了本节课的课堂有效性。
2.课堂教学活动由浅入深,严格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论
笔者在文本的主题意义的引领下,根据高三学生的已有知识,设计了由浅入深、行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剖析造成“大学生把大学当成青少年延伸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笔者首先提供根据文本内容的填空练习,使学生在阅读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完成文本表层信息的梳理;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使自己的论述更有说服力,并在此过程中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技能对语篇进行解读,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六、结束语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活动观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也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新趋势。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落实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本文提供的阅读教学课例,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诠释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教学中的运用。高中英语教学应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理论,使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盛艳萍. 2017(12).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人与社会”主题意义与内涵的探究[J]. 英语学习(教师版).
3.程晓堂、赵思齐.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4.龙芸. 2018. 基于六要素整合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探究[J]. 英语教师.
5.张文武. 2018. 课程内容六要素整合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J]. 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