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晶晶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王府学校
【摘要】: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本文以运城市盐湖区王府学校英语教学为依托,浅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课堂分层教学、分层反馈、分层作业布置等方式,积极构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分层英语教学氛围。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评价、分层作业布置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关于改革学生评价中,方案要求各地学校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运城市盐湖区王府学校在英语教学中采取分层走班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通过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挥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实践证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基于研究的分层教师反馈、分层作业布置等对学生英语学习发展作用明显。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差异性反馈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是实施分层教学中落实“因材施教”的关键环节。反馈是过程性评估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之一(Sadler,2010)。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对于学生而言,存在着一个介于自己实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与经过别人的帮助之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被称作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情境以及学习者的个体发展需求,在恰当节点提供有效的反馈策略,以满足个体差异,并促进学习者逐步实现“最近发展区”。
在运城王府学校,英语教学重视通过具体教学情境与理论研究的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教学情境中,我们通过与“教师反馈的过程性本质”理论研究相对照,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调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有效教师反馈”在学生就近发展区中的作用。
教师反馈的过程性本质
(Nicol & Macfarlane-Dick, 2006; Wiliam, 2001) 校本“教师反馈”的实际情况
1 反馈是前瞻性的;告诉学生他们的长处和需要做什么(即内容、组织或语言)。 反馈是回顾性的。对学生进步的反馈主要集中在他们的语言或语法错误上。
2 反馈应侧重于“任务参与”而不是“自我参与”(Butler和Neuman,1995) 虽然教师的意图是以积极的方式使用反馈,但它更侧重于自我(即“很好”或“做得好”)而不是任务(即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3 学生在管理自己的学习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即同伴和自我评价)。 更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学生扮演被动的角色(即不要求学生回应教师的反馈)。
根据上述理论研究与校本学情的分析、对比,我校英语教师在充分尊重学情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课堂策略,充分发挥“有效教师评价”的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将及时反馈与延长性反馈(Doughty,2001)结合,根据课堂情况及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或在学生完成任务和测试后间隔一段时间( 如几分钟、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再给予学习者相关建议和支持。Doughty( 2001) 提出,教学环境中存在着“最佳时机”问题,即教学支持应当符合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阶段发展要求,在学习者最需要的时刻出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能。在实际教学中,及时性反馈多被用于普遍性问题反馈、课堂小组活动组织等。延迟性反馈多被用于一对一纠错、学生每日阅读打卡等方式。
二、关注个体差异,分层作业布置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统一作业布置,不利于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为了使校本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学校英语教学布置作业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呈阶梯式的作业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一)作业设计,量力而施,因人而异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英语基础及对英语的爱好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布置作业时完全统一,必然会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我校英语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必选(A)、可选(B)、挑战(C)三个层次,其中A类作业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抄写记忆单词与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逐步积累,稳中求升;C类挑战类分层作业具挑战性,突出“深度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强,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设置一些发表个人观点、看法的题目,多于实际生活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等。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二)作业布置分层分工,进行跨学科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跨学科思维的培养。王府学校特色英语课程作业的分层布置,突出学校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认知能力培养理论,为各年级学生设置一系列跨学科校本作业,打破学科界限,在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去发现、探索和创新,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综合性发展。
总结:学生发展因人而异,英语语言习得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现代英语教学中,分层教学兼顾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因材施教。但分层教学的分层不仅仅应局限在班级规模、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更应体现在“分层”中的“二次分层”,即分层、分类反馈,分层作业布置等。
【参考文献】:
[1] 康楚昕.【小学英语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研究】. 学科教学
[2] 孙茜.【分层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的影响】. 英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3] 张凯.【过程性评估中反馈实施时机的效果研究】. 考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