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素养教学的实施途径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项友露
[导读]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方面,

        项友露
        苍南县钱库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温州  325804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方面,核心素养教育的概念出现,要求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其中就包含了学生艺术方面的发展。美术是艺术领域的一小部分,是高中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面对高中生参差不齐的美术素养,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从而在提高学生美术技术的同时,确保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今高中美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美术素养教学的实施途径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高中美术;素养教学;实施途径
        引言
        在现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理念下,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都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并且围绕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在美术学科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美术鉴赏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相关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类美术知识,提高其艺术素养和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对于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更加适应美术鉴赏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机制,提高教学的成效。
        1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经过一段时间的美术知识学习,对于美术艺术形成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历的丰富,这种认识逐步由感性转变为理性。学生在鉴赏美术艺术时,应该通过自身的鉴赏来更好地感受到美术艺术具有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并且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创意实践则是学生们在美术创作活动的过程中,利用自身独特的思维和创作手法创作出不同的美术作品,也可以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
        2高中美术素养教学的实施途径
        2.1基于美术表现核心素养,实施教学内容分层
        高中美术鉴赏教科书设计范围较广,既有传统的绘画雕塑方面,又有工艺建筑方面。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家庭背景,因此学生对于这几部分内容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兼顾学生的差异,就可以根据美术课本教材统一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生设计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稳步的提高。例如A层次的教学内容就是对课本的重难点进行把关处理,与此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并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B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课本知识,适当为学生补充内容,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C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并且教学内容要围绕着单元重点,让学生学会最基础的美术知识。
        2.2创设生动情境,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构建生动、趣味性课堂。因此,可引入情境教学法,加强对信息化教学辅助工作的应用,为学生打造智慧课堂。同时,需避免单纯向学生传授鉴赏技巧,应使其自主观察,让他们具有分析意识,获取图像中的有效信息。使其不仅能够从艺术创作中汲取美术知识,也能感受作者、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或情感。这便需要教师深研鲁教版美术鉴赏教材,使学生更好地获取、表达自我观感,让他们形成沉浸式学习体验。在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点评中,使学生具有多感官体验,为后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奠基。


        2.3引入创新教学,增强学生美术表现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形成美术表现力,教师还应拥有灵活授课、创新引导的意识。美术表现作为视觉能力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在以往的教学中易被教师忽视。很多教师习惯以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鉴赏课教学,造成美术表现与艺术欣赏的相互分离。例如,在“人民形象,时代风”的教学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为学生讲述画作诞生的时代背景、画家的生平履历及其作品的主要特点,让学生进行记忆性学习。这不仅易导致高中生对美术欣赏不感兴趣,也有碍于他们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将美术表现与欣赏教学紧密结合,在对名家、大师的画作赏析中,让学生了解学科关键知识、进行学习积累,使其关注作者的创作过程,具有美术绘画尝试、展开艺术创作的意识。在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中,使他们解读美术语言。比如,在中西绘画特点比较教学中,以中西名家作品的赏析为主,让学生走进莫奈、伦勃朗以及高更,认识林风眠、吴冠中、李可染等国内著名的画家,使他们在鉴赏中形成构图与造型能力。
        2.4注重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觉得学习美术没有意义,那创新教育将难以有效达成。创新并不能凭空捏造,首先源于创意点子,然后转变成实体,而这些都需要以专业知识为支撑。基于此,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如,在“肖像绘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从光线、色彩等角度欣赏相关作品。对于学生而言,因为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欣赏作品的角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会自主选择自己偏好的方向,学习的主体性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激发兴趣。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给予他们充足的尊重,促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有效达成。
        2.5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要想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教师要具备较强专业水平、人文素养、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引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正确地去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对此,作为一名当代高中美术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审美水平以外,还要做到博古通今、博览群书、具备网络化思维、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是,高中美术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原有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自我总结与自我提升,对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保持较强的敏感性和职业嗅觉,从而加快自身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完善,有效促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和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对此,除了教师个人付出努力以外,学校也要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为目的出台长效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接受继续教育、积极参与各类专业培训,使教学思维获得及时有效的更新。
        结语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美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针对此,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促使教学目标更高效地达成。
        参考文献
        [1]曹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江西教育,2020(12):89.
        [2]周建军.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45.
        [3]闫晓梅.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J].黑龙江纺织,2019(4):41-42.
        [4]王晶.谈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27):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