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汇丰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之中。合唱是一门艺术性较强的音乐活动,对小学生来讲,歌曲合唱不仅可以引导他们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小学音乐课堂是传播美好音乐、美好情感的大舞台,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合唱的积极性和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运用恰当的方法提高合唱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
引言
在新课改要求中,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仍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很多小学生认为音乐课堂就是用来放松的,上课态度并不认真,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合唱教学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提升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成为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传统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多是侧重于理论性教学,加上学生正处于音乐思维发展的初期,无法透彻理解理论性的音乐知识,继而失去学习音乐科目的兴趣。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针对学生歌唱技巧进行训练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使很多学生在合唱教学中都能积极开口,增强歌唱准确性,进而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第二,培养学生的纵向音乐思维。音乐最为显著的特质就是旋律和节奏,并且音乐本身也存在很多内在的特质及关系,如音乐纵向思维等,这些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体现。和声的表现和演唱是合唱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把握和声中的谐度与音程是纵向音乐思维的关键,学生在合唱教学中学习不同声部的表现技巧与差别,能获得纵向音乐思维能力的发展。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根据相关科学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热爱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对学习内容有着强烈的了解欲望。在小学音乐合唱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在展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借助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式,优化合唱教学,让学生对合唱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在小学音乐合唱学习中保持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在优化教学方式时,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首先,教师必须充分注重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及教学水平,因为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言谈举止会对他们造成一定影响。同时,教师的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其次,在优化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以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音乐合唱学习。
2.2注重合唱教学指导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合唱能力
合唱是一门集体表演艺术,需要不同声部的默契配合,才能够完成完美的演唱。合唱者要做到声音的协调统一、和谐一致,才能够将歌曲的最佳状态表演出来。所以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发声方法练习以及学生之间的默契度和配合度。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合唱过程中呼吸的节奏。
在进行合唱时,呼吸节奏的把握十分重要,教师应当让学生练习缓慢呼缓慢吸、快速呼气快速吸气、缓慢呼气快速吸气以及快速呼气缓慢吸气,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进行正确的歌唱呼吸。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正确地控制气息。教师在训练时要让学生立正,保持身体挺拔,两腿直立,放松面部肌肉,使得气息从腹部自然地呼出来,运用收腹变换吸气与呼气的节奏,避免气流被强行吸入。然后再逐渐增加呼气和吸气的强度以及频率,让学生在气息训练时保持腹部的弹性以及灵活度,让学生学会有意识地对气息进行控制,能够自如地掌控气息吸进呼出的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对气息控制的训练需要加强对腰部肌肉的训练,其中横膈膜是腹部对气息控制的关键部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气息,一旦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动作时,就要立刻进行纠正,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
2.3训练音准,巩固学生的音乐基础
在合唱教学中,声部音准的训练是合唱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无论是高、低声部的旋律和音高,都要求准确,才能达到声部的和谐。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各个训练环节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合唱教学中的音准取决于一个好的教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听辨能力,对于学生在排练中出现的音准问题能够及时并且准确地指出来,是一名或几名学生,还是整个的声部都偏离?这些教师都需要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另外要对学生进行听辩训练,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听辨能力,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例如,在学习《摇啊摇》一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两遍歌曲,让学生齐声跟着录音机哼唱一遍,在对旋律大致有些印象之后,开始跟着钢琴,结合柯达伊手势进行音准训练,通过手势位置的高低,把音与音之间的细微差别表现出来,通过直观现象的手势变换,帮助学生区别不同的音高,形成正确的音准概念,然后将音正确地唱出来。从低音到高音,每个音阶都配合不同的手势,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音高,然后让学生根据各个手势,唱出每个音高,学生较快地掌握了音高与音准,在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开始唱音阶来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随后再弹奏《赵州桥》的曲调,让学生一边哼唱,一边打手势,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地将音准把握好,再结合歌词,跟着钢琴一起合唱,感受整体的音乐。然后,教师让学生脱离钢琴伴奏合唱,发现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或者教师随意弹几个音阶,让学生将这几个音阶唱出来,让全班学生一起评价是否准确,帮助学生更好地倾听自己的声音,判断自己发音的准确性,提升音准能力。
2.4精选曲目
要想有效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活动时,应该精心选择优秀的合唱曲目,调动学生合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到合唱曲目的丰富表现力,体会合唱的魅力及情韵。当然教师在合唱教学环节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在讲述时选择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合唱歌曲,以此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聆听和欣赏的兴趣,更好地指导学生,让学生在聆听与欣赏中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比较,有效感知合唱中表达的意境及情绪,提高合唱的表现力。例如:合唱音乐作品《草原就是我的家》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鼓励学生认真聆听,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歌曲知识,如和声、音调、音色等;然后要求学生用舒展的音色合唱歌曲,感受蒙古人民对草原的热爱以及草原的美。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与乐曲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曲目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合唱兴趣。
结语
要想让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保证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基础来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还需要借助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教学问题。针对现有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合唱训练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借此加强学生的合唱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借此实现音乐教育的实际目的,使音乐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余旭珊.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方法[J].考试周刊,2020,(76):161-162.
[2]程珊琦.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对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J].才智,20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