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敏霞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本文笔者着重探讨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儿童绘本”这一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儿童绘本;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美术作为美育教学重点科目之一,肩负着启蒙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重任。“儿童绘本”是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兼具趣味性和审美性。将其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美术综合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在课前预习教学中应用“儿童绘本”,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时期,对新鲜事物有着超强的好奇心。而在传统小学美术预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导学案”的方式进行预习教学,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进行预习,并不能良好的发展自身的美术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儿童绘本”让学生阅读,使其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投入到课前预习学习当中,提升美术自主学习积极性[1]。
比如,在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我的小天地》一课的预习教学中,教师明确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绘画感。对此,教师组织同学们阅读《夜色下的小屋》,让同学们在阅读绘本时欣赏插画家克罗姆斯优美且富有感染力的图画,激发自身的美术学习兴趣。在《夜色下的小屋》的图画中,小屋周围有树、房屋、谷仓、曲折的小路和连绵的草地,在夜晚时还有金黄的灯光和月光,作者通过合理的构图充分展示了小屋的温暖和大自然的美妙。同学们在阅读《夜色下的小屋》时,能够被作者描绘的“小天地”所吸引,流露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拿起画笔进行绘画,提高了预习学习的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儿童绘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应用“儿童绘本”进行课堂导入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不高。对此,教师可将“儿童绘本”应用于课堂导入阶段的教学当中,通过“儿童绘本”中色彩鲜明的图画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等内容创设课堂情境,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美术学习当中。
比如,在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植物籽粒拼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体播放《《一粒种子的旅程》这一绘本的内容。通过让同学们观看向日葵种子、蒲公英种子、牵牛花种子的“人生旅程”,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当中,便于教师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引导通过们利用种子进行创作:“小种子落到地里生根发芽是一种旅程,被我们制作成贴画、手链也是一种旅程。同学没有没有兴趣跟着老师一起制作种子贴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主动用红豆、绿豆、西瓜籽等种子进行种子拼画制作。
(二)应用“儿童绘本”进行鉴赏教学
在“儿童绘本”中,图画承担着讲述故事的重要责任,学生通过浏览整本绘本的图画,能够领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故事内容或情感[2]。为深化学生对美术语言的理解,提高起美术鉴赏能力,教师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儿童绘本”拓展教学,让学生观看大量的美术作品,体会不同绘画形式、不同色彩、不同光影构图下作品所呈现的不同的美感。
比如,在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认识三原色》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能力,教师在多媒体播放《大红狗的复活节》、《午夜里的探险》、《一千零一夜》等绘本内容。在欣赏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红色的画,有什么感受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同学回答道:“‘大红狗’在成长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红色表现了他的坚强、友善。”有的同学回答道:“《一千零一夜》里的图画背景大都是蓝色的,蓝色营造出了一种梦幻的氛围。”这时教师可引导同学们欣赏教材中运用“红黄蓝”创作的作品,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色彩鉴赏能力。
(三)应用“儿童绘本”进行绘画教学
“儿童绘本”的画面都是经过插画家精心手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和绘画风格,将其应用于绘画教学中,主要可分为一下两个方面:一、应用于低年级学生的临摹教学当中。学生在临摹过程中不仅可以观察插画家对于人物姿态、作品主题、画面构图、动画场景、整幅作品的结构关系等内容,还可以学习插画家的艺术创作手法,增强自身的美术绘画能力。二、应用于培养高年级学生美术创新能力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绘本的部分图片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画面的补充,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散学生的美术创造思维,培养其良好的绘画创新能力[3]。
三、在课后复习教学中应用“儿童绘本”,培养美术创作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一般不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美术方面的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课后复习任务,教师可将“儿童绘本”应用于课后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增强课后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将美术学习看成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渐养成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
比如,在完成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机器人》的教学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自我意识水平,增强其美术创作能力、培养其美术创作习惯,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你想要的机器人。”教师将《你好,机器人朋友》、《机器人阿泰》等绘本作为参考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并鼓励同学们借鉴插画家们的美术绘画手法、色彩运用方式,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此外,在同学们完成美术作业后,教师要运用积极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增强其美术创作的自信心,使其形成良好的美术绘画习惯。
结束语:总而言之,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儿童绘本”的教学优势,就需要教师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儿童绘本”,并进行针对性的鉴赏教学、绘画教学,培养其美术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傅丽娜.新课改背景下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0(19):164.
[2]时丹.刍议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3):178+180.
[3]陈彦.探究“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