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曹霞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曹霞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汇丰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专业素质能力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小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推动国家更好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小学阶段的众多学科中,美术学科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高效的美术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之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能力;方法
引言
        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学教”的教育理念指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越强,他们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越强。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关键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完善学生美术学习的整体框架,增强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1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校方应纠正自身教学态度,认识到美术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性,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纳入学科教学目标体系的标准中,并促进学生道德、智力和身体美的全面发展。现代小学美术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强调利用知觉来驱动创造力从而实现创新。但是这种教育在现实中遇到了许多障碍,主要原因是小学美术教育环境存在问题,这使得美术教育转型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此外,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多年,这使得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现代教学理念。首先在教师方面,有些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是全日制班、实践班,主要是教学生绘画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这使得这部分教师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感兴趣,只是盲目地传授课程理论知识,传统教学已经成为主要教学方法,这种固有的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其次,对于家长来说美术课通常被视为娱乐和休闲,并且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休闲课程,这使得家长很难将美术课与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最后,一些学生认为绘画仅是一种娱乐课程,这种思维方式使学生对美术课的理解狭隘,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不足。总的来说,这种认识偏离了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这样的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不但难以发挥作用,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1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所营造的课堂氛围十分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很难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更不用说提高创新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营造活跃的美术课堂氛围,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美术创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美术学习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面对学生时要保持微笑,不要给学生一种距离感。在学生学习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学生产生了负面情绪,教师就要第一时间进行耐心的疏导。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为学生讲一些趣味小故事。这样既能改善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出现走神的情况。

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在课堂上总是批评学生,就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课堂氛围也会变得十分压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2循序渐进,传授观察技巧
        如果说兴趣是提升观察能力的动力,那么技巧就是提升观察能力必不可少的“武器”。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美术教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学生系统性地获取美术学习的观察能力。通过掌握的美术观察技巧,学生能够制定严密的观察事物的计划,合理使用美术观察工具,并在观察之后对事物进行富有逻辑的归纳和总结。在传授观察技巧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常见的观察技巧有整体观察法、细节观察法和对比观察法。总之,观察技巧的习得与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加强技巧的传授,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3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原型,想象作画
        学习美术的意义之一也是为了扩展深化学生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寻找原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即艺术高于生活。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大师作品都是抽象但又显得高级,许多卡通人物、游戏人物并不是现实中可以轻易见到的东西,但每一个人物都与现实中的人物般有自己的特点,令人喜爱。学生们都喜爱看动画片,动画片里的卡通人物身上有我们喜爱的品质,或可爱,或漂亮,或勇敢,这些都是以现实为原型加以想像而创造出来的。所以,教师要发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原型,大胆图画与设计,通过色彩把自己的想象表现出来。
2.4联系传统节日,使学生诠释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传统节日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从春节到元宵节,从清明节到端午节,从中秋节到重阳节,一条十分清晰的文化脉络浮现眼前。而这一脉络所贯穿的不仅是节日本身,更是不同时期的文化因子。在美术课堂中,让学生联系传统节日,以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形式对传统节日进行诠释,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快乐的节日》这一课的时候,就采用了联系传统节日的方法。首先,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的学生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还有的学生补充道:“重阳节、乞巧节。”其次,教师对学生说:“传统节日有很多,几乎遍布于一年的每一个月,你们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于是,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因为我既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又可以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的学生说:“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这一节日我可以猜灯谜。”再次,教师让学生以绘画或者小制作的方式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描绘,有的学生竟然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了一个“粽子模型”,十分逼真。有的学生绘制了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总之,大家都以多样的美术形式表达着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结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发展现代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美术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美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如何创新课堂,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并形成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己任,通过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化亭.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吉林教育,2016(1):99.
[2]张艳萍.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0):121.
[3]刘童彤.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8(8):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