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凯
湛江机电学校
摘要:科学地开展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而健康的体魄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基础条件。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和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运动方案,让学生爱上运动,并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为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校体育;青少年;身心健康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紧跟时代步伐具备创造力且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时代人才。青少年时期是其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陈代谢相对活跃,身体各个部位组织和器官的生长发育处于上升阶段,心理和智力水平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而体育运动便是一种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的生理发展特点
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这一方面会发生急剧性的转变。例如,身体的外部形态方面会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体重和身高也发生相应的增长。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日渐转向成熟,就脑重量而言容积更多,与成人差异逐步缩减。由于性激素刺激,性器官与性功能愈发成熟,生殖器官相对进入一个快速发育时期。
2、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
青少年身心发展不成熟,自我认知能力相对成年人而言较低。自我认知是个人在实践中对自身的生理、心理方面和社会活动以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等进行认知的一种表现。青少年情绪波动起伏较大,易受外界干扰,会激发出叛逆和抵触心理。
二、学校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相互关系
1、陶冶道德情操,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时期美好而又短暂,是自我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阶段。对于适应当今社会环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作为参与学校体育运动的主体,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放松自我,愉悦身心,调解情绪,缓解压力。同时能够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极大地有利于锻炼自身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及世界观的正确形成,对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提升自身生活质量以及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助于调节身心紧张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得到放松
青少年参加学校体育运动有助于增进人际交流,愉悦身心,强健体魄,调控情绪,避免消极失落情绪的负面影响。经常参加形式多样的学校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体机能,保持旺盛精力,保持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提升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也会对其心理状况进行了更为积极的调整。
三、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用及意义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这表明长期以来,我们早已认识到体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育锻炼对维持人体的协调性和改善人类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缺乏体育锻炼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表明,大部分常见疾病可通过体育运动得到缓解,即使那些难以治疗或称为“疑难杂症”的疾病,还有一些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通过运动都能有所改善。因此,体育锻炼在身体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引起运动器官的变化,而且表现出活跃的神经调节功能。
虽然体育锻炼不能治愈所有疾病,但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各种疾病,使人们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帮助人们增强免疫力的最好方法。例如,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糖的能力,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存。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身体调节能力。
例如,在长期体育锻炼的影响下,胰高血糖素分泌表现出对运动的适应,在相同的运动强度下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这意味着延迟肝糖原的排空,从而延迟疲惫的到来。
四、合理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二者相互促进
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生活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均衡、身体活动量减少等造成的,因此也就出现了青少年体质差、身体肥胖、发育受阻等状况。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何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已成为当前教师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给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运动训练方案,对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是非常有利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于某些患有特殊疾病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體育锻炼方式来调整学生身体的内部矛盾,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达到新的平衡,达到治愈和强化的目的。而对于不同体质的学生,教师也应提供科学合理的个性化运动训练方案,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稳定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同时增强核心肌肉群力量,保证学生的健康,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改善不同器官的生理机能,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慢跑、爬山等运动不仅能提高耐力、灵敏度、协调性等,而且能延缓器官和内脏的衰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研究发现,中国太极拳具有显著增强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的作用。这种以周围区域为中心的负诱导运动可以抑制慢性疾病的病理兴奋性,从而使疾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而拉丁舞、啦啦操等运动,有更强的娱乐性,可以提高学生的瞬发力和柔韧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女生更喜欢,也更容易坚持。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学生很容易产生一较高下的心理,从而更愿意参与。但运动量较大,比较适合身体素质较好以及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男生更加喜欢。游泳对于学生心肺功能、身体协调性、肌肉控制力、体温调节能力有很好的锻炼作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还能够健美塑形,适合全体学生参加,有条件的学校应多开展这项体育运动。而羽毛球、乒乓球是我国开展得比较广泛的体育运动,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对学生反应能力、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控制力有提高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开展。上述体育运动各有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选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养成健康的体魄。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的发展而言,学校体育运动能够发挥出较好的积极效果。体育运动可有效化解青少年身心疲惫和内心焦虑情况,消除紧张,削减负面情绪的影响。有助于自强、自信等坚强意志品格的形成,有利于健康心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体育活动能够让青少年儿童从书山题海和一些繁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广泛地体验生活,获得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家铭,公丹萌.浅析体育运动对青少年性格养成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174-175
[2]姬芳芳,丁焕香.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运动,2018(20):78+141?
[3]岳寶华.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探讨[J].陕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5):100-101.
[4]范晶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教文汇,2019(9):27-28.
[5]洪晖,刘炜浩.我国高校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探析仁[J].体育文化导刊,2010(9):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