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的有效评价语言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赖丽君
[导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教

        赖丽君
        梅州市蕉岭县桂岭学校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教。综合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无论是课程改革或是学习评价,都要求教师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学习评价理念,让音乐评价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关键词:音乐课堂  有效评价  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有效地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也能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而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则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追求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构成真实、民主的音乐课堂,能充分跳动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标准基于的评价,我对现有的课堂评价进行了思考,体会如下:
        一、 过程性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要注意多元化,整体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每个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想象思维和审美的情趣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智力和品质,教学就是要扬其长、避其短。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能自觉的开展评价,发挥评价的作用。因此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教学优化的一个保证。在实际教学中,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评价方式越来越多地反映在我们的课堂中,下面这个例子是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使用评价语言的一个实例:
        案例:二年级歌曲《“对不起”“没关系”》的歌词教学。
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知道哪些是文明用语吗?
生:(很积极地举手发言)“对不起!”“你好!”“谢谢!”“再见”……
师:说得好!那你们都用了吗?
生甲:昨天晚上,奶奶帮我削了一个苹果,我对奶奶说了声“谢谢!”
生乙:有一次上体育课时,我不小心把同学小民撞了,我跟他说声“对不起!”
生丙:我早上见到老师说了声“老师,早上好!”……
师:你们可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我喜欢你们。那我再问一个问题:假如考试时你想用橡皮擦可是没有带,怎么办?
生甲:老师,我会借给他用。(指了指同桌)
生乙:“谢谢你!”
师:你们都是一个文明的好孩子,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那位借铅笔给同桌的同学,她还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些评价语言首先肯定了一些有礼貌的学生,同时也表扬了他的同桌,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应用文明语言,认识到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促使班级形成互相帮助的一种良好习惯。在这个教学中,我利用了有效的评价语言,把更多的机会给了学生,更多地给学生之间的评价搭建一个轻松、愉悦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会很自然地尊重他人,加强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不可否认,老师的每一句评价所具有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也是生评、自评所无法取代的。

因此,评价语言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给学生以渗透和浸染,在不断丰富评价、解决问题的策略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如今,小学音乐课堂里往往会出现一幕幕“虚假的繁荣”:散乱的活跃充斥着整个课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广泛而空洞的赞美词;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室里看似热烈的掌声和“棒!棒!你真棒!”的口号显得那么“言不由衷”……学生听着这一遍遍千篇一律的赞美词,没有了一丝兴趣再听到这些评价!我认为,音乐教师应该首先要做到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过程多方面、多方式、多层次的进行评价,才能更好的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让教学评价成为永久快乐跳动的音符在音乐课堂中展现。
        二、实践活动式评价。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水平只有在音乐活动中才能全面体现。我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某一小学校长赴美一所小学参观,在课间与学生交流,问一学生:“你在班级里学习成绩怎样?”那位学生笑着说:“不太好!”校长又问:“那你感到自卑吗?”那位学生很惊讶地说:“当然没有。”“为什么?”“因为我的歌唱的比他们好!”学生自豪地说。听了这则故事,我深有感触,是啊!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一面和不擅长的一面,不可能样样都出色。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是:要求课堂评价面向全体、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实践活动工作评价学生,就可以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因此,我在音乐室的墙上设计了一些栏目,有“明星榜”、“小百灵”、“我是最佳小乐手”、“表演小能手”等。让学生各尽所能,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唱歌较好的同学争上“百灵榜”,而那些“五音不全”、节奏感差些的同学也能在“表演榜”上找到位置。再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评价。由此,新课程中音乐课评价的功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评价不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充分发挥激励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以个性化的评价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最后评定学生学习情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终结性评价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学期下来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但我们以前的终结性评价十分单一,期末时唱一首歌,跳一个舞或演奏一首乐曲,而且总是以师评为主。所以,很多孩子都对最后的所谓“考试”惧怕三分,特别是一些不擅长唱、跳的同学更是觉得压力很大。而我们的新课程评价强调参与和互动,强调自评与他评相结合,要实现评价主题的多元化。要改变这个现象,必须改变我们的评价方法。
        音乐课程改革呼唤新的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研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加强,业务水平在进一步提高。新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更深入地推动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期待在实践中、在探索研究中我们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更加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袁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探究[J].音乐时空,2013(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