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岚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康定,626001
摘要:康巴民间美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地方民族高校的教育传承已成为其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康巴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传承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策略,如:改变生源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邀请民间艺术进入课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相关教材;丰富第二课堂实践;利用“云”平台,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等。
关键词:康巴民间美术 地方民族高校 教育传承 学前教育
一、康巴民间美术概述
康巴地区主要包括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青海省藏族玉树自治州、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西藏昌都等地区[[1] 周介铭.康巴文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8(01):5][1]。千百年来这里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体,兼容彝,回,羌等少数民族文化。在民族的迁徙和交融过程中,康巴地区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康巴民间美术是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艺术价值,是康巴地区的一朵艺术奇葩。康巴民间美术特色浓郁,形态多姿多彩,如:唐卡、岩画、壁画、石刻艺术、藏戏面具藏式器皿、服饰、酥油花及特色鲜明的藏式建筑等。
二、康巴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传承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和民族性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上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艺术课程。那么,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地方性、特色性和民族性,是地方民族高校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民族高校传承民族文化,为地方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上开设了简笔画、绘画、手工等。康巴美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性、审美性和教育性,将康巴民间美术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当中去,不仅能丰富美术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和民族性,从而真正的培养出“干得好、留得住、下得去”的应用型人才。
(二)有利于康巴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传播,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的发生着变化,也越来越多元化和现代化。传统建筑、手工艺和绘画等民间美术技艺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在发生的变化或消失,有的康巴民间美术技艺在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上出现了后继无人、举步维艰的局面,对康巴民间美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显得愈发紧迫和重要。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OL].国办发〔2005〕18号,2005(08):http://www.gov.cn/zwgk/2005-08/15/content_21681.htm
[3] .邓小英.《康巴地区民间美术走进课堂的重要意义》[J].艺海,2012(12)][2]。地方民族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场所,在传承康巴民族美术上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其有条件和责任传承和发展康巴民间美术。将康巴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教育传承不仅能使康巴民间美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而且能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软实力,也决定着地方民族高校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三)有利于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康巴民间美术教育传承,能使学生了解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认识到康巴民间美术资源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观,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康巴民间美术作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份子,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教育传承,有利于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三、康巴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传承的现状及分析
笔者系地方民族高校四川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康巴民间美术在四川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传承的现状有着一定的调查和了解。现以四川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分析如下:
(一)学生方面
从生源来看,由于招生政策、地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四川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为汉族学生,只有极少数是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在进校前,对康巴地区的文化知之甚少,有的只是来到学校之后才了解了相关方面的知识。整体而言,学生的美术基础较差,98%的同学没有受过系统专业训练和学习。笔者通过与学生交谈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同学对康巴民间美术比较感兴趣,希望能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去,想学一点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师资方面
四川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现有美术教师两名,其专业均为美术学,而且均不是康巴地区人士。他们对于康巴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样知之甚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想融入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教学任务大,没有时间深入民间进行采风学习,也缺乏相关的培养和提升。
(三)课程教学方面
在课程开设上,四川民族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了四学期的幼儿美术技能课程和一学期的教材教法课程,技能课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简笔画、中国画、儿童画、素描、色彩、版画、装饰画和手工制作等。
四川民族学院2021届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涉及康巴民间美术情况一览表
授课学期 美术课程 章节内容 涉及康巴民间美术内容
2 美术1(含简笔画) 第一章 简笔画 雪域风情简笔画
3 美术2 第四章 版画 藏族“祥巴”
4 美术3 第一章 线描画
第二章 装饰画 线描画创作:美丽的藏族服饰、康巴藏族建筑中的线条;沥粉画创作:绚丽唐卡
5 美术4 第二章 纸造型
第三章 布造型
第五章 泥造型 二方四方连续剪纸练习:藏族装饰图案
康巴藏族头帕制作;藏族酒器仿制
7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第七章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提倡学生选用康巴民间美术相关内容设计教学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地方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地方高校的响应,教师们也在不断致力于将体现民族精神、民间特色的文化与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所以川民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涉及康巴民间美术的内容近几年一直在逐步增加,但由于学生生源结构和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学中涉及康巴民间美术方面的内容仍然整体较少。由上表可看出这里面有的是作为普及知识供学生了解,其余绝大多数内容也只是浅显的融入了康巴民间美术元素,传承得不够“地道”。
(四)第二课堂方面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近两年有类似“‘康巴·安徒’儿童立体读物创作坊”、“唐古拉绘画培训中心”等涉及康巴民间美术的省级、国家级项目被立项。在实施的过程中因师资力量、团队成员构成情况等因素影响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主要困难就是难以将康巴民间美术元素与项目活动整合。
在参加相关课外活动和比赛中,有的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或者书籍等途径自主学习和了解康巴民间美术的特点和特色,创作了一些关于康巴民间美术方面的作品,如近两年的幼儿园环创作品《藏式小屋》《小小藏装店》,手工作品《甲居藏寨》《藏式仿铜酒壶》,绘画作品《康定建筑写生》《印象唐卡》,相比前些年这样的作品虽在逐年增多,但从中看出很多作品仅仅只是选取了“康巴藏族”这项地方特色鲜明的题材作为内容来进行创作,整体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而且学生整体参与度较低。
四、康巴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传承的路径分析
(一)改变生源结构
作为地方民族高校,其培养目标就应该是服务于地方民族地区“干得好、留得住、下得去”的应用型人才。只有真正的从地方民族地区招收生源,才能够凸显学校办学的地方性、特色性和民族性。如果招收的都是非地方民族地区的学生,那么培养的人才就不能很好的去服务地方民族地区。这就需要学校积极与地方、教育厅和国家民委等相关部门沟通,争取相关政策的倾斜,优化生源结构,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质量,促进地方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
在课程设置上,学前教育专业应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把康巴民间美术相关内容融到课程体系当中去,这样才能够体现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和民族性。教师在教学上,应选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康巴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动力。
(三)邀请民间艺人进入课堂
康巴民间美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民间艺人对民间艺术的知识、技能和背景才有深入的理解和发言权。那么,学校可以与相关民间艺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定期邀请相关艺人到校开展教学和讲座活动,让师生真正领略康巴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和风采。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相关教材
在师资队伍上,要引进懂康巴、会康巴的美术教师。同时,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相关知识与技能。教师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深入民间进行采风学习研究,加强与民间艺人的沟通交流。同时,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转化,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把搜集到的资料和相关成果结合专业特色开发相关教材。
(五)丰富第二课堂实践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对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第二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创作与康巴民间美术相关的作品,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比赛。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到民间去采风学习,参观博物馆和相关美术展览。
(六)利用“云”平台,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康巴民间美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传承,可以充分利用“云”平台,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如:可以把康巴民间美术资源的相关知识放到相关网站上,也可以制作相关微视频、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加强康巴民间美术资源的宣传,这样才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喜爱、传承和发展康巴民间美术。
康巴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对保护和传承康巴民间美术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高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齐心合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顶层设计和沟通交流,共同推进康巴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
参考文献:程岚,1985年12月,女,汉族,四川省乐山市,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花鸟画。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9年度四川民族学院科研项目“康巴民间艺术在地方民族高校的教育传承研究”(项目编号:XYZB19029SB);2020年度四川民族学院科研项目“康定市鱼通藏族民居建筑彩绘调查研究”(项目编号:XYZB2032SB)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