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几点意见

发表时间:2021/4/21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1月第2期   作者:邓善仪
[导读] 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教学中最为关注和谈论的热点之一。


        邓善仪
        广西靖西市教研室  533899
        [摘要]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教学中最为关注和谈论的热点之一。在我近两年的学习、实践、思考中,也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学,更是教师在教学中跨学科知识间的链接为学生指明方向;更是学生多学科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为自己开辟道路;更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呈现为彼此创造思维碰撞的火花。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学科融合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融会贯通,加强学科之间的交叉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相关初中学校需要紧跟现代化教学步伐,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理解多学科中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1.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能力发展现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的能力。为详实了解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本文以广西百色市靖西市中小学学校为例进行个案研究,根据该校的专任教师比例,抽取其中100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并整理回收数据。其中,男、女教师各占比例34%、66%,30~50岁占75%,执教领域涉及各学科等,从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实践、培训4个方面例举20道题目,了解该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1.1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与实施者,其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直接影响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效果。调查显示,93%的教师对运用多媒体或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感兴趣;98%的教师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e-Learning等概念有所了解;了解途径上,92%的教师表示参加市内组织的信息化教学讲座培训,66%为与本专业教师进行交流,53%为通过自学了解信息化教学理论与技术,53%通过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活动。这表明,通过校内培训、教学研讨等途径,大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及相关概念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在信息化教学意义方面,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占88%,调动课堂氛围占82%,激发学习兴趣占79%,提高教学质量占78%。可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信息化教学、培训、竞赛、研讨等活动向教师普及信息化教学优势,相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绝大部分教师积极肯定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作用。
        2.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1加大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建设力度
        想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校首先要提供设备支持,打造一个可供教师和教学发展的优质教学环境。对于已经老化、落后的设备,要及时更新、替换,对于一些更具优势,在功能上更胜一筹的信息化设备,要第一时间引进。有了设备和技术上的支持,教师才能尽情的大展身手。这要求学校管理者合理调配资金,加大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
        2.2制定更高的信息化教学标准
        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学校要制定出更高的标准,决不能满足于现状,这样才能促使教师自觉的提升自我现代化教学能力。对于外聘教师,在选拔时就要考查信息化教学水平,要求教师不仅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类信息化教學设备,还要具备自主制作视频、课件等教学素材的能力,能够将本校内现有设备的功能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本校教师,在制定同样标准的同时,还要组织集体性的业务培训。平时,通过听课等方式,了解教师当前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定期展开一次评估,将评估的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师、评职称以及晋升、调整薪资的根据。连续多次评估不达标的教师,将面临被辞退的风险。有了这样的高标准,教师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更优质的信息化教学方法,以及各类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人人争先,各个主动,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会有飞跃性的提高。


        2.3加快教师培训的频率
        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不能只重形式,要看重实效,也要调整频率,改变过去光喊口号,缺乏实效的状态。无论是本校教师还是外聘教师,都要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信息化教学培训。培训课程的设置要尽量多样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涉及到当下应用范围最广,教学效果最强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方法,也包括对多媒体等传统信息化设备的创新化使用方法,使教师能够突破陈旧的模式,去腐生新,将传统设备用出新的花样来。本校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以及外校的信息化教学专家,可以在校内开展讲座,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方法,也可以作为听课者,深入了解其他教师的不足,展开针对性指导。总之,培训的方式有许多,只有多措并举,才能让教师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2.4建立信息化教学研究小组
        信息化教学设备在更新,教育改革也在推进,教研工作不能懈怠。学校应该组建起专门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小组,由经验丰富,能力超强的教师带队,带领年轻教师,围绕本校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更具实效性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展开研究和讨论,最终在校内公开并实施研究成果。这样的教研活动要持续进行,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其中,教研成果也可以作为教师评比的依据。
        2.5利用网络促进各校教师交流
        在大数据的时代下,信息交互和传递尤为重要。学校为了推进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进程,应该建立起专门的网站,将本校开展信息化教学建设的活动、成果等信息上传。本校教师以及其他学校教师均可以在网站上交流讨论,分享心得体会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鼓励本校教师与其他院校的教师结对展开对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一同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有助于推动学校合作的良好风气。另外,网络上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各种名家讲课视频唾手可得,学校教师也可以搜集这类资料,与名师近距离“接触”,学习他们高超的信息化教学方法。
        3.融合信息技术的几点思考
        3.1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以前的课堂,基本上就是老师一言堂,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现在中国经济走向了世界,中国的教育也会走向世界,教室在缩小,学校在扩大,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日益壮大。这个变革教师必须接受,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搞好教师—计算机—学生之间的关系,唤起学生的主动思维。
        3.2信息技术是实施数学教学的一种手段,该用则用,不能滥用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可是现在呢,有些老师使用计算机,把数学上成了习题课,满堂灌,把师生之间的对话变成了人机对话,忽视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很反感。使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虽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但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辅助的地位不能变,无论电脑有多么强的交互性,人机对话绝不能代替人际对话。
        结束语:
        总之,在“无处不信息”的时代中,信息化设备和技术已经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学校教育工作正伴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而迈向新的阶段。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参差不齐成为了一大阻碍,解决这一问题是当下的主要任务。除了要通过培训、学习、教研、讲座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外,学校也要给予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构建现代化校园,完善信息化建设,开拓出更广阔的教学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孟新玲.初中语文与数学的跨学科教学方式探索[J].甘肃教育,2019(3):105.
        [2]顾元胜.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學习能力[J].名师在线,2020(17):2-3.
        [3]李金月,刘桦.“眼和视觉”一节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20(6):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