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重庆市南川区第一中学校
摘要: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致力于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注重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实依据;新课改;教学质量;实践策略
引言
促进英语新课程改革,这是历史赋予英语教师的重任,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要达此要求,就需实施教法与学法的改革,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多提供独立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并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致力于英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倡导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开发贴近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并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逐步改变学生只学老师教的内容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更容易感知理解和记忆直观形象的事物,教具具有直观效果,可以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因而开发教具资源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例如,关于工人、农民、医生、护士、司机、教师等职业名称单词的教学,不用课件,而是将职业卡片贴在黑板上,并贴上相对应的单词卡片,并请学生选用这些人物典型的用具如听诊器、棒球帽、方向盘……说说演演,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增强语言的真实感,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更易于区分和掌握。
当然,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它具有生动、形象,化抽象为直观的特点,能使学生轻松学习,获得知识,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从而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一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置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性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来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积思广益;也可以运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来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的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求异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