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趋势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期   作者:王艾梅
[导读] 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王艾梅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火青小学  441204
        摘要:生活处处有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时代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必然产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就是明确了教学的手段和目标是什么?要让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高效地达成数学学习目标。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应用手段、积极意义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在培养学生获得以上能力的同时,需要数学教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无论是采用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还是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都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单一,套路化严重。
        在许多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数学教师还保持着相对落后的教学理念,仍然过于依赖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数学教学活动,缺乏学科知识传授和生活情境互动的意识,在教学设计上,没有很好地打开数学和生活化的通道,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元素,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对生活现象的有益启发。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得千篇一律的教学感受,无法调动起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整体不高的不良后果。
        学习和生活脱节,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水平不高。
        在众多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都普遍重视数学高分成绩,却忽视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了新时代人才,数学学习不仅是理论学习、定义学习,更多的是要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有效地和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应用,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
        2.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意义
        2.1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与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开展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科的兴趣。同时,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有效解决生活中、学习上的难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考、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如学习时间的计算,引导学生通过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认真学习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2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数学是一门抽象、空间性强的、理性化的学科,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尤其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知识点,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容易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而数学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容易让学生打破认识的瓶颈,在更加直观、生动的、形象的教学场景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互动,有效降低了数学学习难度,提升了小学数学学习的效率。
        2.3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的应用能力
        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将生活和课堂进行了有效互动,同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有效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小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把课堂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之余,教师传授的知识的形式应当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学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是社会人员中的一员。数学学习是学生增长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开展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教授的班级的学生的个性特点、学情、智力、能力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以便因材施教。如城市的小学生和城镇的小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差异,所接触的事物千差万别,在课堂教学需要导入生活内容作为教学情境时,教师也需要有所差别,而不是照搬照抄教辅资料上的教学设计。
        3.2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是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堂的设计应当是源于生活的元素,高于生活的简单。如在开展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计算》的教学活动时,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时间的概念,同时,借助生活中的场景,如体育运动会时,怎么评价一个学生跑步的速度的快慢,引导学生导入秒的概念、分的概念,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再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导入,让四个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角上,从不同的正面,让学生进行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的学习并加深方位的学习。
        3.3导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意识
        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将课堂的教学活动与课外学生的作业联合起来。如在开展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学习内容时,在进入这一节课程的学习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前进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物体的收集,在进入课堂学习时,让学生进行分享展示,并汇报自己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异同之处。再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运动的内容时,需要区别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教师可以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说明,并且可以通过教师的现场的动作展示,让学生明白平移的动态是怎样的,旋转的动态形式是怎样的,让学生将数学理念与生活现象产生深刻的共振,以获得对知识的总结、提炼、巩固。
        参考文献:
        [1]苏效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研究[J].考试周刊,2020(80):79-80.
        [2]姜凤娟.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趋势[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1):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