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期   作者:王超
[导读]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数学建模方面的教学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与安排

        王超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实验小学 4431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小学数学建模方面的教学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与安排,不仅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严格的监督,还需要教师对数学建模的教学进行相应的重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有利于学生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建模思维;抽象性教学
        
        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在课本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相联系,保证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时,能够在不脱离课本的基础知识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发挥自身的数学探索能力和数学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相关的抽象性数学知识时,能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拥有较高的数学学习效率,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到更多更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1 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数学建模的学习对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关于数学方面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学生在接触数学建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使自身顺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潮流趋势,使学生自身的转化思想和应变能力适应现代化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较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思维,能够解决三维以及多维空间中所出现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的教学压力,还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师在每节课当中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数学建模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和技巧,能够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达到一题多解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帮助学生将课本中的理论学习知识应用于生活,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目光不再短浅,而是将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小学阶段便对数学的学习养成探究和思考的学习习惯,正是因为数学建模的独特思想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现阶段许多小学将数学建模作为一门正式的数学教学课堂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安排相应的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和辅导。
        根据目前的数学建模教学课堂调查结果来看,许多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教学课堂充满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发言,同时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因此,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对各小学落实并监督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安排,使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能够有效解决数学学习生涯及与数学有关的未来规划问题。


        2 数学建模教学的相关策略
        2.1 提出预设问题,解决相应难题
        数学建模的教学是以解决预设问题而展开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的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化预设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实际状况,把握预设问题的方向和难易程度,在师生互动和师生合作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数学建模学习氛围,保证数学建模的教学课堂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和效率。学生在探索预设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预设问题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索、观察和猜测,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和互动,能够将自己的感想进行分享和交流,采用发散性思维对预设问题进行充分的想象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考的能力和技巧。只有学生掌握数学建模一题多解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为自身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积极参与今后的数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在提出预设问题之后也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思考路径,从开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培养相应的数学创新、数学探究思维。
        2.2 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建模思维
        数学模型的建立是数学建模教学课堂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针对于正确的数学模型,才能使相关的数学问题得到正确的解答,从而保证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性和实质性。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真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在集体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数学模型的求解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在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解决数学建模问题,从而使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真正目的和学习的内容,将数学建模的知识与数学课本的知识相区分,认识到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而使学生在本质上理解数学建模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3 结束语
        众所周知,数学建模的内容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中应当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以培养学生相应的数学建模思维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接受有难度的数学建模问题,并将其利用自己的解题方式进行解决,保证问题的解决具有合理性和严谨性,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以数学建模的建模思维为基础,从而使自身能够解决在数学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项仁训,沈本领.问题—建模—应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江苏教育,2018(6):36-37.
        [2]魏彬.数学模型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J].湖南教育,2018(15):49-50.
        [3]刘妙玲.构建数学模型理清各种关系[J].小学教学设计,2019(6):28- 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