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9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期   作者:朱旭霞
[导读] 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学生在整体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学科

        朱旭霞
        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浙江金华  322013
        摘要:一直以来语文都是学生在整体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也因此衍生出大量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一、二年级是学生的启蒙时期,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教师都要认真教学,为了能为之后更高等级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需要对语文阅读产生高度重视,阅读是检验小学生基础的知识掌握程度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学难度较高的一个版块,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低段语文阅读为例,详细探析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我们都知道,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因此无论哪一时期都是教学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阅读也成为语文学科中最重要的一个版块,因此如何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成为现阶段小学教师的主要研究课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普遍都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性格特点,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做一切事情的想法都很单纯,很多行为都是下意识的反应,所以想要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对班内学生的个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人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天性使然,小学生只有在喜欢阅读、对所读文章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接受这一教学环节,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因此教师必须要寻找能够提升他们阅读兴趣的有效教学途径。
        情景创设法是新课改后被使用频率最高的授课方法,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利用身边已有的教学资源,用设问或者多媒体创设环境的方法在课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符合当下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或是色彩鲜艳的图片视频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样一来能够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主动阅读文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会向教师提问,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在文本中获取大量有效信息,进而提升整体语文水平。


        例如在教授《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内涵,教师要在PPT上展示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出去玩的图片,创设出真实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他们一起做了什么?”、“谁又帮助了谁,它是怎么帮助的?”、“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用这些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同时对这篇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对图片的理解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学生自然会对文章内涵产生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为他们分段解析原文章,详细讲解知识点,并且教授正确的阅读技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拓展阅读范围,提升语文理解能力
        教材内的文章虽然都是经过教育部门和专家精挑细选出来,但是因为教材的版面有限,所以内容还不够丰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需要在教材基础上扩大小学生的阅读范围,以书内知识为原点进行横向延伸,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大家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拓展学习,或是在课外选择喜欢的绘本、童话、民间故事等儿童读物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一来阅读能够不受时间还有空间的限制,如果能够长时间坚持,小学生也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通过大量阅读挖掘出自身的潜在能力,为之后的高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大家详细介绍“寓言”这一写作文体,因为寓言都带有极强的故事性,完全符合二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偏好,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为大家推荐更多的文本,让他们在课后自主阅读,例如《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滥竽充数》、《狐狸和乌鸦》、《狼来了》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有效提升理解能力。
        三、做到以生为本,教师进行有效指导
        “以生为本”是近年来教育行业讨论度最高的话题,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核心,因此语文教师在对阅读方法进行改革时也要坚持这一原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要提前预设突发情况的解决方案,小学生的思想具有很强的不定性,因此在课上不会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学习知识,这样一来会降低教学效率,所以一定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听课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帮他们解决,也要尊重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不否定大家提出的独特观点,随时在课上组织集体讨论活动,提升学生对阅读文本内涵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出高效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对其在小学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产生明确认知,然后贯彻落实新课改提出的“以生为本”理念,在了解班级内每名学生的个人情况后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扩大阅读范围,从根本上提升低段小学生对阅读板块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发挥出阅读的最大功效,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2]何英.小学低段“主题带多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