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篮球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李力行
[导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游戏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集体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目前,在小学体育中开展游戏化教学,已经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喜爱。

平远县第一小学 李力行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将充满趣味性的游戏融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游戏的开展,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集体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目前,在小学体育中开展游戏化教学,已经得到学生和教师的普遍喜爱。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体育篮球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篮球;游戏教学法;应用
        引言
        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当中,游戏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还是帮助教师规范任务和实施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策略。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篮球课堂应该引领学生自主地去感受、体验其价值和乐趣,不要过分地追求战术细节。所以将游戏法引入小学体育篮球活动当中,是符合篮球教学的新课程理念。
        一、小学体育篮球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小学体育篮球课堂教学现状,教学效果并不乐观,经过深入分析和研讨,我们总结了现今小学体育篮球课堂教学中的四个主要问题:第一,教师的教学思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对体育课程没有高度重视,对提升小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忽略了备课工作,也没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导致体育课变成自由活动课,使体育教学失去了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作用。第二,教师的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没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合游戏或竞赛等创新形式,使体育课堂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心理,造成学生放弃参与体育活动的不良现象。第三,教师没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学生常常“随大流”漫无目的地活动,对学生个体运动能力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也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率。第四,教师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在小学体育篮球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程结束后不评价或者沿用陈旧的评价形式,既不符合新课标教改的教学理念,也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篮球课堂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在准备环节发起热身游戏
        教师可利用趣味游戏消除学生对于热身运动的抵触心理,依靠多元化、自由化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热身任务。在学生集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必要的关节热身活动,帮助学生通过旋转手腕、旋转脚踝、旋转膝盖等方式预热关节,避免出现严重的扭伤问题。在完成关节预热之后,教师开展以“猫捉老鼠”为主题的热身活动:两个学生组成一个热身小组,一名学生扮演“猫”负责追赶“老鼠”,在追赶的过程中,“猫”可利用游览“击打老鼠”,一旦击中,则“猫”和“老鼠”的身份调换。


“猫”只有一次机会,“老鼠”拥有一次蹲下“回家”的机会,一旦“老鼠”“回家”,则“猫”增加一次偷懒机会。依靠趣味游戏,学生的肢体、肌肉得到训练,在记忆规则的过程中,其大脑也在飞速运转,依靠趣味游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热身任务。
       (二)基于游戏类型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拍篮球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迎面接力篮球助跑”活动。让学生通过运球的方式来进行赛跑,在比赛的过程当中,将同学分为6人一组,共分为四大组。在游戏过程当中,每一组同学当中的第1个人,在全面运球时,小组其他的同学,在后边运球追赶,每一次游戏过程,采用一个小组,两个人参加。最后以小组同学最后一个人冲过终点的时间来判断游戏的成败,并且小组的协作能力也算在此次游戏的评价标准以内。教师还可以自己买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玩具头套,让学生在训练篮球技能的时候带上这些头套,在带领同学理解篮球的不同技能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带上一些有造型的头套,比如说鸡、猪、狗、猫,从而让体育篮球课变成动物篮球会。每个小组的同学拥有相同样式的头套,他们为一个小分队进行比赛,以此来增添学生之间的乐趣。戴上头套就是让小学篮球教学更加的具有情境化,以考验小组同学之间的协商能力和配合能力,从而完成整个游戏。如此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当中学习到运球的技能,并且能够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三)尊重学生差异策划体育游戏
        例如,在篮球技能教学中,女生的兴趣显然不如男生充足,为此,教师可以让男生掌握篮球的基本技能,而让女生用游戏的形式融入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将篮球技巧融合到丢沙包游戏中,让女生先产生积极的兴趣,然后再将沙包换成篮球,实现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体育兴趣,还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四)预先设计好完善的游戏教案
        如在组织游戏化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制作详细的教案还有生动有趣的课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学习需要等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为他们播放篮球传球比赛类视频。如此一来,即可持续提升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方便日后游戏化教学时充分融入相关的竞技属性,并基于他们各自的实际状况来设计广受欢迎又有体育教育价值的游戏项目。长此以往,有机增强小学生群体的竞技意识和运动精神,令他们在各阶段游戏体验之后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体育核心素养。
        结束语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篮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具有自身的优势,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生的兴趣,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也要研究他们的差异,将多种游戏情应用在篮球教学中,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篮球兴趣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荣旭.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217-218.
[2]陈增.游戏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22):74-75.
[3]段吉亨.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课堂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风尚,2019(09):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