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吴天昊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吴天昊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作用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我国教育部门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教学的重点,目前,部分教师还在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这违背了教育部门的根本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本篇文章主要从小学体育教学出发,找出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中心小学   吴天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作用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我国教育部门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师教学的重点,目前,部分教师还在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这违背了教育部门的根本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本篇文章主要从小学体育教学出发,找出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更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体育是一门开放性学科,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情况,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教师还要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传授多元化的知识,让学生更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根据上述情况,笔者从小学体育教学入手,提出规范化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一、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教师也因此,无法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原因归咎于教师。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专业素质,在课堂上,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学生的想法,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上,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一直处在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部分体育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体育课堂缺乏趣味性,在学习时,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这样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体育课堂多数在室外活动,如果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长期下去,学生会对体育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在上课时,教师没有根据社会的变化,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也没有在现有内容基础上进行创新,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这会使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始终在同一个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在这种情况,教师无法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还会阻碍学生的进步。
        二、如何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一)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
        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室外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活动时,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控制好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在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学生保存体力完成下面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关怀学生,学生在活动时,教师要多观察学生,如果发现学生心情不好,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帮助学生解决。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进去,与学生做朋友,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在课堂上,如果出现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解决,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增强学生的依赖性,有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游戏
        由于室外活动空间较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中穿插一些游戏,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游戏中,穿插一些体育知识,学生在娱乐时也能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学生在活动时,身心都得到锻炼。学生在游戏中,能够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近同学之间的情感,学生在活动时,教师也要参与进去,与学生一起玩耍,这样更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前的距离。采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采用小组学习模式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经过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形成团队意识,有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接力跑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述接力跑方面的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名小组都有一名组长,有组长为每位学生分配任务,学生根据组长分配的任务自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能够拉近同学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每名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充分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小组学习模式的作用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也逐渐形成。
        (四)教学评价
        在每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本节课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多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评价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本节课的表现给予一些物质奖励,通过奖品来激励学生,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学生在获得奖励之后,更加认真的锻炼,有利于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束语
        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的质量,就要从教学方式出发,体育教师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的特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与社会发展相互结合,在三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构建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体系,解决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美芳.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03(11):209-210.
[2]马强.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01(01):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