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朱蕾靓
[导读] 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当前,不少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乏力、抗拒和枯燥的情感倾向。对此,教师需要主动改变教学策略以及课堂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实行有差异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在语文学习当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节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也会有效提高。

义乌市佛堂小学 朱蕾靓

摘要: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健康的人格。当前,不少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乏力、抗拒和枯燥的情感倾向。对此,教师需要主动改变教学策略以及课堂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实行有差异性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在语文学习当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节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也会有效提高。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法;应用
        引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统一教学,很少对其进行具体区分,对学生的自主针对性发展并不重视,给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造成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要能做到“因材施教”,在实际的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教学,保证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得到有效的引导教育,这就是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
        通过分层教学活动,教师能够了解一部分学生的差异性,利用好教学活动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设计相关问题环节,推动语文课堂完成发展。这样的交流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了解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问题解决的针对性。分层教学模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同,与其实际的学习能力吻合。教师在教学时应兼顾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激励学生实现同步发展。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会自主地投入课堂,深入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明显地区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在结束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达到的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让他们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课文内容。处于能力层的学生,在不同掌握课后字词的情况下,对相应的课后习题也会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制定更高要求的目标,在掌握课文的普遍基础上,帮助他们进一步培养语文素养、家国情怀。处于发展层的学生就是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处于提高层的学生只是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比如课后的字词,对基础的要求较高,而其余的目标可以适当放低。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节课为例,“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作为能力层的学生就需要理解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有这么大的损失,以及诸如此类需要思考探究的问题。语文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力层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提高学习的境界。



        (二)对学生实行合理分层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对于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为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首先就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这也是分层教学法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保证。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方面,为能够保证学生分层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主动进行沟通交流,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语文知识水平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分层具有更好的依据及参考,使学生分层可以更加具有科学性及合理性。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中等层次与高等层次。其中基础层次包括语文水平比较差,并且学习能力比较差的一些学生;中等层次就是语文水平一般,且学习能力普通的一些学生;而高等层次都是一些语文知识水平比较高,且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 
        (三)针对实践项目的分层教学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无论对于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讲解同样的基础知识,但是如何才能够真正地发挥每一层次学生的实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合理安排学生的具体任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制订不一样的探究任务,分别给学生划分三个不同难度。第一个层次仅是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进行写作。第二个同样是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第三个是增加更大的难度。以此类推,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同时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学生的畏难心理,还能够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同时实现自我的提升。
        (四)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实施学生月考制
        在语文教学的课后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激励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考试考核评价作为标准,根据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而这ABC三个层次对应了根据学习能力划分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学生想要拿到相应层次的等级分数,就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如有学生在进入班级的时候,语文的知识基础并不好,而且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也不高,在引入了激励竞争机制之后,该学生不愿意就这样放弃自己。在其他学生懈怠的时候,他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与语文相关知识的积累,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进行语文学习。久而久之,该学生的语文基础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实施学生每月的考试时,教师记录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曲线,通过图表直观地反映出在这段时间的语文学习中该学生的表现很好。
        结束语
        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语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施分层教学的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充分了解分层教学的本质之后,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既培养了语文的核心素养,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立宏.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J].家长,2019(36):87-88.
[2]蔡春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析[J].学周刊,2020(03):52.
[3]王文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下),2019(1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