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郑宇航
[导读] 支架式古诗教学环节众多,在目标设计整合教学环节,教师要对教学制约因素展开广泛分析,设定适合度更高目标体系,为学生进入支架式古诗环节创造条件。教师深入教材展开解读,充分掌握教情,还要对学生古诗基础有清晰了解,把握学情信息,为古诗目标设定提供参数。基于此,本文章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义乌市苏溪镇西山下小学 郑宇航

摘要:支架式古诗教学环节众多,在目标设计整合教学环节,教师要对教学制约因素展开广泛分析,设定适合度更高目标体系,为学生进入支架式古诗环节创造条件。教师深入教材展开解读,充分掌握教情,还要对学生古诗基础有清晰了解,把握学情信息,为古诗目标设定提供参数。基于此,本文章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小学古诗;有效运用
        引言
        学习支架是指在现有的学习效果与期望的学习目标之间建立起连接的桥梁,从而使学习者得到提升的手段。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有支架意识,但往往用不好,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主要还是在选择什么样的支架、支架使用的步骤和方法、支架式教学中的评价等方面缺乏研究。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内涵和作用
        从某种层面上看,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是一种优化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教学模式。它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建构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发挥讨论交流、自我内化、自主竞争、定位评价等教育机制效用,不断推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支架式知识体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素质发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优化教学把握主题,启动生本教学思维
        在核心素养角度下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古诗背景资料引入教学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古诗的背景资料引入到教学当中,不仅能够将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想要实现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教师应巧用资料,优化教学,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主题,利用优秀的古诗作品,逐步对学生予以教育、美育的渗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的去发现美、欣赏美、体会美以及评价美。例如,在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时,笔者首先让学生认清“鱼”和“渔”这两个字的意思,然后根据诗句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诗人所描写的景色,深刻感悟诗文的意思,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文的基调,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设学习情境,理解诗意
        教师在情境设计时要有意识融入构建目标要求,给学生设定具体的操作建议,让学生在进入古诗学习环节后随时展开阅读构建,让古诗学习自然形成。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展开课前预习活动,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展开古诗阅读,也能够带来更多构建效果例如,在《咏鹅》这篇里,诗人用“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十个字,就将鹅的整体颜色形态,以及在水中的优雅动作都概述了出来。活泼生动的诗句让学生对鹅的体态有充分认知。


还有《小池》这一篇中,作者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将池塘夏日景象展现的惟妙惟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好像微微将鼻子凑近,便能闻到初荷的清香、蜻蜓也欲破画而出。这首诗歌的意境不仅让同学们了解夏日景象、夏日生长绽放的花苞。引导学生了解诗中的意境,更是让同学们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好让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三)探究语文知识,提升合作效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重点设计内容,根据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评价管理和重点参考。要想全面提高小学古诗小组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必须要增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因为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教师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最终教学的水平,教师自身一定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能力,确保自身满足教学发展需要。教师还应该以学生的角度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全方位分析,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比如,五年级下册的《村晚》这首诗时,为了让小组成员更好地感受乡村傍晚景色的优美,教师除了关注古诗前面两句的景色描写之外,还紧扣描写牧童的后两句,激活小组成员的思维。首先,拓展张舜民对相同的自然景观所写下的诗句:“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组织小组成员展开对比,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张舜民的诗句展现了一种荒凉而萧瑟之景,而雷震的诗却充满活力和生机。这样,能帮助小组成员初步感受写景诗中描写人的用意。其次,进行想象与还原。教师引导小组成员紧扣“横牛背”和“信口吹”这两个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细致而丰富的想象。比如,牧童“横牛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又会怎样“信口吹”?让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想象拓展和还原。这样,历练了小组成员的想象思维,将小组成员思维的触角伸向了古诗的深处和细节。
        (四)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对古诗中的思想进行感悟
        语文教学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教师不能囿于知识的教学,要为学生拓展丰富的人文资源,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世界、树立人生观的最佳时期,教师要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思想,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让他们细细品读作品,对文本中的感恩、亲情、友谊、爱国、同情等思想进行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要引领学生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作品蕴含的哲理,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视角上多沟通、多交流,尊重他们对文本多元理解、多样体验,让他们的品格获得浸润。如学习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一诗,教师与学生共读古诗,析诗题、读诗歌、明诗意、悟诗情、悟诗人,想象诗中的情景,说说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为学生配乐读诗,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为了发挥支架式教学理论效果,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发展形势,学生的学情等因素,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及为学生夯实基础,不断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品质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国芬.支架式教学:让学生表达走向自觉[J].教育观察,2019,8(26):45-46.
[2]瞿新妹.支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09):62.
[3]黄雪梅.小学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研究[N].语言文字报,2019-05-15(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