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渗透 卢静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卢静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古代文学作品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深刻的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卢静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古代文学作品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能深刻的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阅读课堂; 渗透
        传统文化的渗透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为母语教学的小学语文,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整个语文传统教学还比较薄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往往更多的注重对课文知识点的阅读与背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多关注考点、重点,为了节约时间,更快的完成教学目标,对于课文的内容不能很好的进行文化渗透。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把重点放在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上,而没有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做更深入的了解,在课程设计上也没有做到对传统文化知识有足够涵盖,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存在很大一块的缺失,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传入国内,在学习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出现了极力推崇西方文化而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象,为此,我国教育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和推广。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传统文化也满足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收获启发,传承并发扬。这样不仅能实现基础的教学目标,还能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
        三、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1、探究文字,感受先人智慧
        甲骨文是汉字的起源,每一个汉字都有它最原始的形状和意义。如果在小学语文文本中,多挖掘一些对理解课文有意义的核心汉字,带着学生一同去溯本追源,将极大的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比如我们部编版教材在一年级刚开始识字时,就安排了最具代表的《日月水火》,让孩子们初步感知汉字的来历。课文中8个象形字,都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汉字。其中每个汉字配有一张图片、一个古汉字,图文并茂,形象的展示出象形字观物取象、寓意于形的构字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通过看图猜读游戏来认读字音,建立图画和字形的联系,比如“日”,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再借助字源发现太阳和古汉字的联系,最后展现“日”的演变,出示汉字,建立太阳、古汉字和现在的“日”字之间的联系。“日”在自然界极为常见,还可以结合生活引导学生拓展带“日”的词语,比如表示太阳,表示时间。使学生丰富对“日”的认识。一个字的理解,不变学生带到了祖先创造文字的历史空间,热爱汉字文化的种子也播撒在了学生心中。


学生一边兴趣盎然,一边接受着祖先的智慧引领。
        2、品读古诗,体会文化精髓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古诗都充分的展示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教学手段,按照古诗意象展开阅读教学,在情感上引导学生与诗人交流,在与先人对话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同时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帮助孩子打好人生的文化底色。比如:《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千古名句,让学生能够明白不服输、积极进取的宝贵品质,从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又如爱国情怀这一从古至今永恒的主题,相比于老师嘴上无数次的爱国教育,那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那么悲壮而又深入人心,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那么豪情壮志。再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又能让我们从思乡的情绪中去感受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而了解各种节日的来历与不同习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喜庆春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月圆中秋寄相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等。这样不仅能能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还可以改正学生崇洋媚外的思想,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中去。
        3、经典故事,领略深刻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教师应当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故事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充分的体现出来。比如:在《亡羊补牢》的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熟读寓言故事,随后深入的挖掘出故事中的寓意,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可以明白: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这就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深入的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4、借助活动,深化文化影响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教材中除了经典古诗词能让孩子们接触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很多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比如老舍先生在《老北京的春节》中,讲述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民风习俗。在教学这一课时,除了传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外,教师还可以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贴对联,猜灯谜,做花灯等活动,亲自参与体验,甚至可以利用春节假期走出课堂,到大庙会中逛逛,身临其境地感受年味,体会春节对中华名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有仪式感,能够自主自觉的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结束语:
        习近平主席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小学阅读教学时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要基地,我们教师应当结合实际,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渗透传统文化,让中国的优秀文化古为今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的下一代才会越来越充满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柯丽春. 弘扬传统文化 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 名师在线,2019(25):16-17
[2]艾学花[1].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育研究,2019(2):137-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