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曾斌
[导读] 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在纸上画什么就得到什么,道德与法治是学生最基本的德育素养,需要从小培养,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道德与法治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所以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从小抓起。

浙江省苍南县桥墩小学 曾斌   325806

摘要:小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你在纸上画什么就得到什么,道德与法治是学生最基本的德育素养,需要从小培养,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道德与法治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所以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有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本文主要对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做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对一个人一生品德的形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道德与法治教师理应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良好品德的形成源于生活,重点是回归运用于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材中有很多环节是让学生分享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是呈现或是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经验。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入新课的需要,也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取有道德价值的东西。
        1活动实践,培养学生成为会学习的人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学生对道德的认知与感悟都是在活动中产生的,特别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还很有限。但是这里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某项技能的展示或某种体验,而是在活动中获得实践技能,并学会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时,先让学生分组比赛整理书包,并总结整理书包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总结的整理书包的方法来整理房间,学生在整理书包的基础上,很快就把房间整理得整整齐齐。这种实践整理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整理的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
        2做好课余生活安全教育
        课余生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大部分小学生的欢迎,大体可以分为校园集体活动、外出活动、研讨活动、实践探究活动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提升实践技能,形成集体主义精神等,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在课余活动中也可能会出现很多安全问题,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需要做好课余生活安全教育。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涉及到参与跳蚤市场、调研烧秸秆对环境的危害、去田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用镜头记录身边美好事物、小组合作参与科学实验、外出游玩、户外运动等。主要教学目标有:了解课余生活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自由选择丰富多彩、健康积极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等。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应该从多个方面渗透课余生活的安全教育。比如,对于乘坐电梯的安全教育,教师可以先展示因为穿着、乘坐不当、电梯事故等造成安全事故的案例,之后再指导一些安全守则:儿童乘坐电梯时应由成人陪同,不应趴在手扶电梯上张望,不应坐着等。


对于社会调研、外出游玩、户外运动等,教师指导学生遵循的安全守则主要有:外出活动应该结伴而行,不能骑车带人,不能私自到河、湖、池塘、水库等旁边,不能独自下手游泳,不去路滑的地方,不去人迹罕至的地方,不独自走小路等。
        3运用体验式教学法
        想要学生更加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必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命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珍惜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意识。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生命诞生及发展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世界上各种生命的伟大和生命延续的奇妙。接着再播放一些人类摧残生命的短片或图片,比如拔象牙、活剥穿山甲鳞片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讨论生活中对生命漠视的行为,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
        4采用表演艺术投入法进行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利用表演艺术投入法进行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表演艺术投入法主要是指,老师依据课程内容进行情境设定,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然后演绎相关内容。通过实际体验来使学生对相关的人物和情节有更加准确的理解,进而使学生对课程内容认识更加客观合理,采用表演艺术投入法对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在集体中成长》这一课中,主要阐述了“我”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原则,还包括如何认识“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这部分课程内容是与学生现实生活最为贴近,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最为关键的一课,老师可以采用表演艺术投入法进行课程教学。首先,老师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进行情节设定,如“校长通知:学校临时决定在星期六举行活动,要求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在周五最后一节课下课之后进行班级卫生大扫除。问:当学生课余时间与班级卫生大扫除之间有冲突时,学生可能怎么想?学生应该怎么做?”;其次,老师依据情节设定角色,包括校长1名、班主任1名、学生5名,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其中表演学生可以参考角色特性进行自由发挥;最后,在表演结束后,表演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观看表演的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想法。通过将课程内容与表演相结合,使同学们投入到角色中,真正理解到不同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由感性理解课程知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理解课程知识。
        结语
        总之,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转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积极互动,要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自身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一般都缺乏系统的生活知识,教师不仅要做他们课堂上的领导者,也要做学生生活中的导师,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魅力,并且正确地应用于生活中。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
[2]谭丽君.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新校园(学习),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