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教学模式浅谈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2月   作者:董晶伟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下,教师在授课时,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以往教育观念的束缚,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现有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浙江温州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董晶伟   325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下,教师在授课时,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教师要打破以往教育观念的束缚,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现有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初中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有促进作用,就拿初中体育来说,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身体感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授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主学习;自主练习
        引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自主锻炼的能力,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也能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能力,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身潜在的能力得到激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将自主学习模式融入到初中体育课堂上,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本节课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对自己的大脑以及行动进行控制,最终完成学目标。自主学习模式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主要起到中介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自主学习其实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自主学习通常是学生有计划进行的学习,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管,学生可以自己营造学习环境,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前准备阶段
        体育课与其他学科不同,学生在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运动,在运动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基础训练,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同,如果在运动之前,没有进行基础训练,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在运动过程中,会因为运动过度导致身体损伤。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或者带领学生做一些课前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大都是在教师带领下进行的,这种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将课前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训练,课前活动的内容以及活动形式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练习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练习的习惯。



        三、自主学习、练习的教学模式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依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也较为落后,学生也要根据教学方案的内容进行学习,长期下去,会使体育课堂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试着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也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如果采用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能够收获成功的喜悦。体育锻炼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采用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就能自己选择锻炼项目,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能够克服体育锻炼中的困难。在体育锻炼结束之后,教师针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在评价时,要注意评价的语言,要多以鼓励性语言为主,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提升学生的体育创造能力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育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拉近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近同学之间的感情,提升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接力跑为教学目标进行分组练习,学生可以自行决定接力跑的顺序,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
        结束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作用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能力,在授课时,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初中体育教师要想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在教学期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性,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情况制定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投入自主学、练当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练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咏珊.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9(20):68-69.
[2]张南川.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226-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