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何生全
[导读] 混合式学习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中学教学中的开展,学校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不仅可以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更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信息化投入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改革。

大方县小屯乡小屯中学  何生全

摘要:混合式学习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中学教学中的开展,学校可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不仅可以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更可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信息化投入的效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中学教学;混合式学习
        自2003年12月9日,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介绍了“B lended Learning ”(注:本文简述为 B—Learning,或采取“混合式学习”的中文翻译法)的理念之后,“BlendedLearning ”的理念开始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传播。在国外教育技术界,近年来对Blended Learning 的研究更是显示出混合式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之后) 下一个重要的概念 。国外的B-Learning 研究主要集中企业培训、成人教育等领域。在很多研究中,B~Learning 的概念被界定于传统学习方式 (面对面的学习方式) 和在线学习 (远程学习) 的混合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混合应用往往以学习效果和成本的最优化为目标。在我国,相关人员对学校教育中的B—Learning 关注更多一些。
        混合式学习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一直就有多种学习形式、多种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应用的做法,在“混合式学习”概念提出后,这方面的研究变得更系统、更规范。然而,可以看到,这些研究更多的是进行宏观理念的阐释和理论的探讨,停留在讨论概念的层面,而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直接指导中小学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则比较少见。
        二、中学混合式学习的实施模式
         l 建构性教学环境的设计与搭建
        (1) 建构性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性的学习环境具有丰富的、真实的情景,学生具有自主、合作、交流的机会,学习任务常常是具有真实性、挑战性的,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反思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下面几点是建构性教学环境设计中需要注意的:
        ①真实的情景:来自于真实的现实生活又具有典型性的情景创设对于中学生进行建构式学习尤为重要,情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贴近教师的、成人的生活。
        ②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辅助学习材料,包括教科书、录像带、教学软件、课件、实物、实验器材、钉钉软件等。
        ③ 自主或协作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应丰富有趣又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④学习建议和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学习建议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向正确的方向学习。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⑤指导和帮助:教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包括环境的使用、学习策略建议 、组织学生活动 、督促学习进程、管理学习组织等。
        ⑥认知工具:学生用来促进认知过程、进行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处理、编辑、制作、表达的工具等。
        ⑦反思与学习方法的建议和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正向的反思,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现为教师具有引导性的总结、适当的点拨等。
        (2) 建构性物理教学环境的搭建
具备桌椅、黑板等教学设施的教室是最基本的教学环境。


很多学校在普通教室里安装了钉钉设备,包括一台教师使用的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或者是一台大屏幕的电视机,可以播放钉钉的课件或者音视频材料来辅助教学。传统教学环境支持面对面的教学形式,支持集体教学活动。
        (3) 建构性 “软环境”的搭建
        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对一门课程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这个计划以一学期为时间单位比较适宜。教师必须明确一学期里面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哪些适宜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哪些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哪些宜进行信息技术深层次的整合课,哪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哪部分内容可以展开研究性学习。对于大型的教学活动,要心中有数,早作规划。准备工作还包括需要为本课程的教学收集教学资源或素材,并根据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制作一些切合需要的教学资源。
        2.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常规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体。在我国目前的教学实际中,大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完成。虽然教学形式仍旧是集体教学,但是在近年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变革,例如采用强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钉钉手段辅助,穿插小组学习的形式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创设情境,进行重难点讲解 ,师生或者学生之间展开课堂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课堂提 问等活动。还可以进行课堂练习、测验,对知识进行巩固。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钉钉展示技术,辅助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例如物理化学中的微观现象、宏观现象,展示钉钉图片、视频、动画等等,技术手段的帮助作用比较明显。通过这些手段,可提高常规教学的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在这样的环境、教学方式下可以比较系统的学习到结构化很好的学科知识,概念、规律、定律等。但是这种单一的形式不足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究、参与、合作、动手能力,因此,对于学生能力培养来说,其他形式的学习形式非常有必要。
        3.利用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整合课的实施
        整合课是指,把学校的公共网络机房充分的利用起来,除了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其他学科课程也可以在这有多种信息技术可以获得的环境下,开展一些信息技术支持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的新型教学,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发现和自主地知识构建,在知识构建的情景下学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自己获取、加工和表达信息,培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形式是常规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弥补了常规课堂教学学生主动性、能动性不强的缺点,提供一定的机会给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利用学校公共网络机房进行的深层次整合课,真正贯彻了新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表现出来是传统教学与在线学习并存于特殊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师生既可以面对面,学生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的和协作的学习,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点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发挥,相得益彰。是混合利用各种教学条件、教学媒体、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有效手段,也是混合式学习理念对 “投入、产出”的绩效问题、效率问题最好的体现。然而,在很多情况之下,学校的公共网络机房除了让学生开展信息技术课以外,就很少有其他的用途。根据我国的学者对珠江三角洲的调查,全国已建立校园网的中小学中,只有5%真正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经常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改革。可见,提倡充分利用学校的公共计算机教室展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深层次的整合课十分必要和迫切。
        4.利用钉钉的在线学习
        利用钉钉的在线学习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一种是课堂教学补充和辅助,教师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将一些上课的材料、资源以及教学视频等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在线或下载后浏览,学生可以对自己上课没有听懂的问题进行再学习,巩固学习效果。这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针对个别学生提供课外辅导,还可解答学生课后的困惑。应用一些自己适应的或者智能的在线题库,学生进行在线作业,可以随时进行自测和得到及时的反馈。另一类在线学习相当于研究性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单独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如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专题网站的学习、网络环境支持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这些学习形式都强调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参与性,强调学生利用资源进行 自我的知识构建。这些形式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生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在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能顺利地展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