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赖秋林
[导读]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进步,各种APP也不断地涌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方便。教师们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四川眉山)     赖秋林

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进步,各种APP也不断地涌现,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方便。教师们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本文研究了智能手机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日语教学;智能手机;现状;可行性;策略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都分,与此同时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比比皆是,课堂上呈现一片“低头族”,高校课堂教学面临重大挑战。既然学生已经离不开手机,为什么不将它由“玩具”转化为“工具”合理利用,优化课堂教学?本文从笔者所在学校日语课堂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智能手机应用于高职日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具体策略。
        一、目前高职日语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为了跟上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学上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在日语教学上也进行了很多改革。但是,职业教育对高职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应用型的要求。语言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更加凸显其重要性。但是,目前高职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其日语综合能力无法满足岗位的需要,所以开拓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高职日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但是由于大部分生源对日语是零基础,教师在新生教学中不得不采取传统单一的“教”模式,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的互动主要在课后练习和测试。由于教学的惯性,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持续到大二的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机会少,容易走神,会发呆,会玩手机上网等等,长此以往,学习兴趣也渐渐消磨了,更别说教学目标。
          (二)中级日语教学中,教学对象水平不一致
        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难题:生源水平参差不齐。现在高职院校的生源有普高生和三校生,进校的分数相差大。而且有个别学生是以日语高考入校的,也就是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日语基础,甚至有个别学生已经具备了日语三级、二级的水平。但是,进校后这些学生的课程设置是一样的,教材和教学方法都是一样的。
        这样就造成了原本的优势学生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按自己的进度继续学习,或者在浅层次的学习中慢慢懈怠了。而大部分的零基础学生,在队伍中也不免有压力。
        同时,从教学角度来看,课堂时间有限,很难恰当地分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教学目标也很难达成。因此,要顾及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继续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肯定是行不通了。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可以认为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能够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分层教学,可以归纳为:
        (1)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2)分层次。
        (3)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由此,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教学。
        二、智能手机在教学中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学生们喜欢利用网络、手机、IPAD,浏览新闻、在线学习、购物等,也可以观看视频或者在线学习;而且可以安装各种学习类APP,随时随地地学习。
        作为教师,不得不承认高职的学生生源差别大,入校分数有高有低,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待激发。如果不变通一下教学手段,学生很有可能把学习重心放到他们感兴趣的新事物上。智能手机,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二之选。
        智能手机在教学的运用上已经具备了足够的优势。
        (一)校园无线网络的存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校园基本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覆盖,不断完善的智能手机可以拷贝教学资料,还能利用QQ、微信互相传送或者直接传至电脑端,可以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学生也可以课前收看、预习,课后复习。
        (二)方便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学习上的沟通
        高职院校和义务教育、高中阶段不同,学生很难随时找到老师解疑。有了智能手机,可以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即使下课后,学生也可以和老师联系,及时解答疑惑。而且,可以创建同学群、班级群,大家互相讨论,增进交流。



         (三)智能手机更广泛的使用功能
        借助QQ、微信,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及时解惑;而且有许多学习APP,功能完备,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也能协助教师跟进教学、获得反馈。学生们可以安装电子字典等软件,也可以下载各种学习资料,也可以浏览相关网页。对学生而言,正确地使用智能手机,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新的日语学习平台。
         1.学生可以把学习资料等下载到手机,在课堂之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没有了课堂的束缚,学习变得轻松了,是一种乐趣。即使请假,老师也可以把上课内容共享,学生自主学习。
         2.通过下载“有道翻译官”、“百度翻译”、“外研社日语词典”等手机应用客户端,学生可以方便地查询生词,大大扩展了学生词汇量的积累,对阅读、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3.“日语配音狂”、“日语配音秀”等APP,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在日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发音尤其重要。学生们在初学的时候,往往因为不能正确地发音而困惑,借助这些APP,就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自学也有标准可以模仿。不仅如此,喜爱动漫和日剧的同学,更加可以通过配音软件,不断地磨耳朵、练发音、练口语。
         4.由于上课时间紧张,因此口语作业的检查,往往不能顾及全班同学。只有任务,没有检查反馈,学生们不免自觉性不够。可以通过QQ、微信、“荔枝”APP,来反馈作业,及时地检查学生们的作业情况,作业成绩也可以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这样学习有了压力也有动力,学生们自然就会充分利用这些软件,做到随时随地学,听说读写全面提高。
        三、智能手机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高职日语教学强调在加强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注重日语工具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日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等人文性目标。学生利用零散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强化语言基本技能;通过网络和课堂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最后通过课堂或网络展示所学内容。
        (一)学生自主学习阶段
        自主学习,也称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或弹性学习,是指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或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但遗憾的是,指导高职日语教育的《基本要求》中并没有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纳入其中。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高职学生很难适应新时期社会的需求。信息技术尤其是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国的日语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日语教育必须引导学生改变日语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方法。在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体而言,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利用各种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APP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师生和生生互动阶段
        良好的师生和生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David Brooks在2011年3月TED的演讲中谈到:事实是,人们向他们喜欢的人学习。如果我们没有谈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人关系,我们谈论的就不是现实。这表明师生关系是关乎学生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语言学习课程中,学生是否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在教师进行的活动以及人员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材料、技术和语言分析。由此可见,生生关系与师生关系都对语言教学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通过手机APP,学生在该阶段可就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加入这样的学习小组,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学生也可以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日语爱好者进行交流,打破日语学习的地域限制。
         (三)课堂学习阶段
        在经历了上述自主学习阶段以及师生和生生互动阶段后,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从教师为主体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该阶段,教师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以及师生和生生互动阶段的情况进行讲授。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也不再单纯地进行单词和语法规则的简单讲解。课堂设计更多地关注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教师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和个人的形式展示通过智能手机学习的成果,通过提问、交流、讨论和质疑等形式解决小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提供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充当学生学习日语的指导者。
        在检测学生单词记忆情况时,教师可通过“问卷星”提前设定需要检测的重难点单词,学生通过扫描“问卷星”自动生成的二维码在智能手机上完成单词检测。教师登录“问卷星”统计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单词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作文训练部分,教师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并进行及时有效的点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分享自己的日语配音、小组拍摄的微视频以及在自主学习阶段完成的日语文化知识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模拟的职场交际环境完成与职场交际有关的日语对话练习,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点评,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日语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结语
        日语的学习单靠课堂上的灌输是不够的,语感是慢慢磨出来的,语法的掌握也不是靠理论学习能掌握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简单地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并不能有效果;结合分层教学,借助智能手机的学习软件来开展教学,虽然还存在一些弊端,但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内容、促进教学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摸索。
参考文献
[1]王清杰.智能手机与大学日语学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孔荷花.任务型教学在高职日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民营科技,2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