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分析 潘凤麟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潘凤麟
[导读] 教育领域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的更迭,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重庆市云阳双江中学校    潘凤麟    404500

摘要:教育领域与互联网的结合发展,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的更迭,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旺盛的生命力。为了贯彻落实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促进高中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教师应该积极探寻良好的教育方法,打造优秀的物理教育课堂。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研究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的成果以及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互联网;教育策略;教学分析
        引言:“互联网+教育”是在科技发展与教育进步背景下诞生的新型教育手段,是一种结合互联网科技与教育的新教育形式,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素质教育创新、自主探究能力培养。“互联网+教育”可以从多方面优化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教育实效,其中的信息技术、微课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切实提升了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互联网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一、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固体》的相关知识讲解为例,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下,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其物理知识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具展示食盐、沥青、硫酸铜、塑料、橡胶明矾等固体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并对其分类,学生将明矾、食盐、硫酸铜三种固体分为一类,将沥青、塑料、橡胶分为一类。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并出示晶体、非晶体形状特点图片,让学生直观的对比石英、云母、 食盐、明矾等晶体外形,对比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非晶体的外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再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加深学生的固体知识理解,使其明白微观下的固体存在晶体与非晶体两种结构。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利用微课延伸课堂教学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知识讲解为例,播放电磁感应现象的微课视频,让学生思考: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哪种情况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恒定电流中的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的条件。以微课视频作为复习导入,随后播放实验演示视频,让学生观察实验中条形磁铁以不同速度插入或拔出线圈时的感应电流大小变化情况。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明白了无论电路是否闭合,电磁感应现象中,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电路中就会有感应电动势,而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就是感应电动势。教师讲述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量公式:,总结归纳:实验中越大,就越大,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变化率决定。再播放精确实验的微课视频,使学生明白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其中的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量为, 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速度变化量为,加速度的变化率为。部分学生在课上时间没有深刻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上传至互联网电子课堂,或者上传至班级网络群中,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行观看,直至学懂为止,合理延伸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1]。



        三、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相关知识讲解为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教学,发挥“互联网+教育”模式的优势,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借助多媒体教具等工具搜索物理知识信息,保证合作探究顺利进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分为人数相同的学习小组,保证不同小组之间学习能力差距最小,保证综合学习能力一致持平。向各个学习小组发布任务:利用互联网查阅后,列举生活中有关速度的事例。各个学习小组给出回答:汽车行驶、轮船行进、飞机飞行、摩托驰骋、赛跑运动等等,运用多媒体教具播放自行车与汽车飞驰的视频,让各个小组观察视频中的运动现象,并比较自行车与汽车两者运动的快慢,说出比较的方法与依据分别是什么?各个小组成员投入讨论与交流中,借助互联网学习工具进行探究,得出了结论:自行车与汽车速度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二者所用的时间,通过比较二者的位移时间可知,自行车慢于汽车的速度。教师在合作教学中运用比值法,建立学生的速度概念,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化了速度的相关物理知识理解[2]。
        四、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成为了高中物理“互联网+教育”模式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奖惩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外部评价、内部评价、量化评价等多个角度开展评价活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运用高效的评价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立不同的评价目的,对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予以相应的奖励或惩罚,鼓励其勇攀高峰或克服困难。点评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给出发展性的评价,提出建设性意见,发挥评价语的优势,为其指明学习前进的道路。教师要将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二者有机结合,适当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发现他人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遵循教师所制定的评价标准,从学习角度客观的发表观点,不能糅杂主观因素,影响评价的公正性。通过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促进高中物理“互联网+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化课堂教学[3]。
        结束语:
        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没有今天的基础科学,就没有明日的科技应用。“互联网+教育”是日后教育发展的总体方向,由此可知,推动高中物理“互联网+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教师不懈努力,砥砺前行。总体来讲,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利用微课延伸课堂教学、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教学策略,可以有效促进物理教育事业发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其物理知识理解,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帅永兵.“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物理知识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9,05:33-34.
[2]李森荣.微课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43-144.
[3]刘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与方向[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