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职业学校契合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隋晓华
[导读] 以县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方向,引领职业学校学科建设机制;完善三教改革的质量提升机制,适应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机制,对接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中共密山市委党校    隋晓华

摘要:以县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方向,引领职业学校学科建设机制;完善三教改革的质量提升机制,适应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机制,对接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关键词:职业学校   契合   县域产业   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势必带来人才需求结构和人才供给侧结构的变化。而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类型教育。内循环经济更加要求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要与县域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更高的契合度,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提供基础的智力与技术的支撑。
        一、以县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方向,引领职业学校学科建设机制
        做好职业学校学科建设的顶层设计。按照产业转型升级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集群化,面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密山市“开放、生态、 创新、精美”四大发展战略,制定专业建设总体方案与评价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进行方案优化与完善,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职业学校合理设置学科与专业。立足农业产业基础,根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状况,建设涉农专业集群,培养复合型产业人才。建设以现代农艺技术、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涉农专业为品牌引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专业为拓展的涉农专业集群,打造集种植、养殖、服务为一体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夯实专业建设基础。加大投入力度,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建立与专业设置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实训室,满足实习实训需求。
        二、完善三教改革的质量提升机制,适应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速度
        “三教”是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深化“三教”改革,以适应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
        以教师培养强化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学校优质发展的基石。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技能大师为引领,利用1+X证书制度试点等项目打造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一是实施名师、学科带头人引领工程。深入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打造名师团队,引领教学创新改革。二是实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完善学校各类教师培养培训及教师激励制度,大力开展青年教师“拜师”和出汇报课活动,建立成长型教师团队。三是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工程。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深入企业实践活动,亲身参加生产实践,感受企业文化,学习企业管理,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四实施教师培训工程。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培训,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五是实施人才引进工程。通过招聘或考试招录高校优秀教师、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到校任教,优化教师专业结构。
        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针对生源多样、需求多元的现状,教学做一体化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一是建立模拟课堂。增设专业实习实训模拟软件,模拟实践真实岗位情境,将学生的模拟实训与真实岗位无缝链接,实现专业学习与行业应用的紧密融合。二是开发在线课堂。依托智慧校园,利用互联网,构建课程资源丰富、内容适时更新、专业特色明显、学习管理便捷智慧学习技术体系和学习平台,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沟通、答疑、解惑等各种需要。三是建立企业课堂。引企入校,把企业搬进校园,创新实践教学,营造职业化氛围,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四是1+X证书试点进课堂。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以课程建设引领教材改革与创新。教材是专业课程建设的载体。学生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专业的掌握、职业技能的获得,职业素养的形成乃至价值观的确立。加强教材建设,一是健全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健全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以课程体系确定教材选用范围。二是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选用规定教材,要适时融入1+x证书要求,开发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等。三是严把教材的选用和审核。选用国家规划的,政治思想内容积极,价值观正确的教材。四是突出职业特色。校企合作开发适应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以满足为当地培养人才的需要。
        三、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机制,对接县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健全制度,合作共赢。构建共享共赢校企合作长效合作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以校企两方面“双赢”为目标,实现真正的互惠互利,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政策,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成本补偿措施,着力构建“政府牵线、校企对接、部门协调”的校企合作模式。特别是,产学研一体开展鱼菜共生试验,凸显现代绿色有机循环农业特色,发挥“现代农业创业培训基地”作用。在政府支持下,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结合密山市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农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创业等培训,面向社会成员开展音乐、书法等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工学结合,协同育人。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将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相结合。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制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标准,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教学资源。
        理实一体,教产衔接。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重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崔岩:《创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9-05。
【3】陈超群:契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推进策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20-0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