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廖良美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廖良美
[导读] 小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小学生更怕作文。在习作水平上,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的差距非常大。

资中太平镇中心学校        廖良美 

        小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小学生更怕作文。在习作水平上,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的差距非常大。那么如何找到一个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做了如下思考与尝试。
        一、培养作文兴趣为先导
        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教师对写得好的夸一夸,对不敢写的拉一拉,对写不好的帮一帮,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期待下一次的成功,渐渐形成写话的兴趣。
        二、重视个性化作文的引领
        个性化作文,提起的时间不长,教师在指导上办法也不多,当前应予以更多的关注。低年级是最爱想象,最富于幻想的年龄段。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写想象中的事物,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的能力是无穷的,一旦让它释放出来,会给我们一次次惊喜!因此教师应取得家长的配合,使作文个性化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重视词汇积累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同样的“积累词汇”,其实施过程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城区的小学生,老师要想让学生积累词汇,可能只要简单的布置和适时的检查这么简单,然而在农村,那可要费些心思和体力的。
        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学校,初步调查发现每个学生手上平均没有一本象样的课外读物,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必须到学校图书室借4-6本书来读,还可以把自己家里收藏的旧书拿到学校来,大家互相传阅;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将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
        其次,对于积累的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充当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农村孩子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几乎失去家长的作用,如果老师在这当中又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专门利用午自习辅导阅读;第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四、坚持以“读”促“写”,丰富素材与构段成文方法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
        五、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活动的持续开展,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
        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七、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作文的批改,我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加强互动。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我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教师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学生,他们不再怕写作文,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高效作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