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曾阿平 曾秀莲 刘茜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曾阿平 曾秀莲 刘茜
[导读] :当前的社会形势,让小学生的身心受到广泛关注,因此,通过小学体育课让学生更加茁壮成长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育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曾阿平   曾秀莲   刘茜

摘  要:当前的社会形势,让小学生的身心受到广泛关注,因此,通过小学体育课让学生更加茁壮成长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新课改”的实施,对体育教育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它从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等方面,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变,以更加创新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本文将从小学体育教学创新为方向,探索如何在体育课堂上运用有效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
关键词:小学体育 高效课堂 教学方法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爱玩、好动,体育课历来是他们最爱的课程之一,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导致小学生上体育课无法专注于课程内容,更别说提高教学效率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授课方式陈旧。很多体育老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太过于一板一眼的授课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很多小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其次,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体育老师在授课时,只会按照教材大纲授课,创新性不足,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再次,是教师思维守旧,将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定得太过于死板,让很多学生对老师“敬畏有余,亲近不足”,缺少互动和有效沟通。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质,采用更加趣味的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一、注重内容创新,将课本融入实践
        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全盘否定,而是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情况作出调整,顺应潮流,内容创新可以从生活性、趣味性、参与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将生活和游戏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
内容创新,还可以与互联网结合,学会借助网络吸引学生的目光。比如用视频、音乐、电影等元素加入课程,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丰富知识量、与时俱进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另外,教师除了体育课程的参与之外,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利用激励法等手段,鼓励学生多参与、多学习,发现学生有消极情绪或心情不好时,及时与其沟通,用这种方式与学生建立信任。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二、注重形式创新,让体育融入生活
        教学形式的创新,是要求体育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从学生的自身情况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信心,并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学形式很重要。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舞蹈等形式,将体育运动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对体育课堂的积极性。时下流行的舞蹈或是趣味游戏以及生活中常用的动作,教师都可以加以利用,变成体育课程的一部分。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劳动时,扫地会锻炼身体的哪些位置?擦桌子又会锻炼到哪些位置?体育老师可以将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与体育课程融合,通过这种趣味又互动性十足的形式让体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注重思维创新,德育体育两手抓
        体育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最重要的还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老师过于严肃和刻板会让学生“敬而远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确定学生为主导的地位,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跟学生成为“朋友”,有效的沟通和积极的互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优解。因此,需要体育老师不断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德育体育一手抓。同时,体育老师日常也需要经常“充电”,通过与优秀同行的经验交流、互联网的运用等,研究探索更多新模式,促进彼此成长。最后,体育老师还要学会反思。通过课程的反馈以及日常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反思和求解,对体育教学提出更多可行性。[[]]
        教师的创新思维还体现在关注学生的差异化上。传统体育课程都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并没有针对学生特质进行差异化教学。比如有些学生体弱,很难坚持体育锻炼,男生女生的身体差异,也导致他们对不同项目关注度不同,此外还有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等,都应该是教师在设计体育课程中需要考量的。思维创新,是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可以以小组的形式,采用差异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分成不同小组进行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让课程更有个性和人性。教育,只有以学生为主导,才能获得认可。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四、总结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决定课堂的根本因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除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以外,更需要强化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亲和力。教师在授课时与学生多互动、交流,才能带动他们的积极性。
        总之,体育课作为学生身体素质打造的重要学科,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校环境、学生特质等进行各个方面的创新,精心设计多元化、趣味性的教学课程,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探索小学体育教学的更多方法和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青松.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方法探究[J].中华少年,2019:132-132.
[2]万建波.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情感读本(中旬刊)》,2016:37-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