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中舞蹈模块教学的意义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黎文锦
[导读] 近些年来,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高中教育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功利性,而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中美育正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第一中学    黎文锦  414300

摘要:近些年来,核心素养的理念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高中教育已经脱离了单纯的功利性,而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其中美育正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强调美育的高中教育中,音乐、舞蹈、美术等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已然成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高中音乐课中舞蹈模块教学的意义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舞蹈模块;教学意义
        引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直观展现。音乐和舞蹈一直以来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所以加强对音乐课中舞蹈版块的教学,不仅可以提升音乐的丰富性,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注意力。从高中生的成长特点来看,其无论是对于音乐还是舞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就要针对学生的这种需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同时,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还必须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将高中音乐课程类型划分为两类:综合课和欣赏课。顾名思义,综合课是将声乐的多方面元素结合在一起,而欣赏课则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陶冶学生的情操。舞蹈的欣赏更是能使学生更直观的感知艺术情感,同时赋予学生更加立体和生动的感受音乐旋律之美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一、舞蹈教学对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意义
        大部分的学生在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形体培训,由于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学生已经形成了不良的体态姿势,如驼背、斜肩、挺腹等,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而高校开展形体舞蹈,能够让学生校正不良体态姿势,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美丽的体态,增强学生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及节奏感等,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非常有益。科学而系统的舞蹈学习可以使正在发育中的高中学生矫正不协调的形体习惯,使身体各部分发展匀称协调。一般情况下,舞蹈练习都需要身体左右前后均衡练习,这样能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使身材匀称,体型灵巧敏捷。另外,形体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能够熏陶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完美的个性及健全的人格。高中音乐课程中的舞蹈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韵律感和陶冶情操,而且由于其独特的训练方式将健康与美融合在一起,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青春期学生的骨骼发育。所以,舞蹈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好处是其他任何一门艺术课都无法代替的。
        二、高中音乐课中舞蹈模块教学策略
        (一)构建以肢体动作训练为基础的多元化舞蹈课堂
        肢体动作是舞蹈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在学习舞蹈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这样才能真正学好舞蹈,因此,高中舞蹈教学必然是以肢体动作训练为重要基础的。


而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学生需要熟练、准确地掌握舞蹈动作,同时还要灵活控制掌、踝、膝、髋等关节,协调肢体,这样才能完成舞蹈表演与展示,提升个人气质与修养,促进身心健康。这意味着以肢体动作训练为基础的舞蹈课堂教学必须摆脱单一化限制,教师要以更加多元的内容、方式等优化教学,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基础的舞蹈技术动作进行深入认知,同时以更为合适的方式展开有效训练,真正做到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动作。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当尽量多地覆盖各种基本动作,确保学生能够对各种基本舞蹈技术动作进行全面掌握,从而让学生可以在理解和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完成整段舞蹈表演与展示,进而实现肢体动作的充分协调。
        (二)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提高效率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若要提高高中舞蹈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还是在于高中生自身对舞蹈教学的主观意识。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此可见乐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高中舞蹈课程的设立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自身的协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是高中生不可忽视的培养内容,因此要提高中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舞蹈产生热爱之情,进而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舞蹈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意义。舞蹈课堂对于高中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一门艺术课堂,没有必要使学生感到压力与厌烦,只有学生自身投入到舞蹈艺术中,才能充分发挥艺术课堂的无限价值。学生对舞蹈产生了兴趣,渴望去学习舞蹈动作,追求形体的完美塑造,才能提高高中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舞蹈基础知识与鉴赏
        舞蹈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其中既有动作的展示,也有感情的融入。所以要想加强舞蹈教学,就要让学生对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认识。只有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舞蹈中感受到不同的感情,能够有效的将舞蹈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不同的舞蹈是不同情感的表达,只有学生加强对不同舞蹈的鉴赏,才能从感情的角度加强对舞蹈的认识,加强对不同艺术的认识。这就要求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就要把舞蹈基础和鉴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舞蹈感染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古今中外舞蹈的发展历史,而且还能对每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舞蹈作品作出品评和鉴赏,既陶冶了学生的音乐和舞蹈情操,也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结束语
        高中舞蹈教学需要加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舞蹈教学在改善形体、提高身体协调性、掌握舞蹈知识与技术动作、创编舞蹈、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教师需要对舞蹈核心素养有准确认知,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以更加科学、高效且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式进行高水平教学,促进学生舞蹈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徐静.情感表达: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的灵魂[J].百科知识,2019(27):29-30.
[2]边桦.刍议舞蹈元素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及实践策略[J].名师在线,2019(27):83-84.
[3]陈瑞珍.刍议高中舞蹈和音乐的相互关系[J].当代家庭教育,2019(26):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