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刘文雅
[导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因此,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

河南省固始县实验艺术小学  刘文雅  465200

摘  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因此,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要通过评价,发现、促进学生强势智慧,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效性
        一、综合素质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涵义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趋势,尤其是迈入知识经济社会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尤为迫切。
评价是一项不断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体系,营造关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大环境。
        2.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激励功能,实现“减负提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3.让学生参与评价,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了一种互评互析的评价伙伴关系,使评价成为实现学生对自己的自我调控的过程。  
        4.评价注重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建构,不仅关心智育方面的发展、评价知识的学习、方法的获得,更要关注其情商方面的发掘,针对学生情感意识、心理素质、态度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研究内容
        小学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征,我们课题组拟从道德素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教育激励功能等方面的评价入手进行研究。
        1.注重课堂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2.注重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4.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点 
        (一)研究假设
        1.在采取调查方面,我们决定采用多元化的调查方式,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可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加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
        2.制定阶段性评定办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出不同等级。
        3.不同学科教师参与当中,与学生谈心交流,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4.评价方式的改进,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还要来自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二)创新之处
        1.综合素质评价激活了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3.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开辟了学生发展的通道。
        4.通过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学校的学生综合评定情况,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研究成果将采用论文和图片展示的形式呈现。
        四、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1.设计申报阶段(2020.05--2020.07)。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课题管理机构。(1)查阅文献,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选购、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专著、论文、案例,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的形式,做好学习笔记,力求学得深,学得透,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为课题实施提供保障。(3)调查分析新课标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确定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调研论证,完成申报工作。
         2.前期实施阶段(2020.08--2020.11)。邀请专家对本课题进行指导,成立课题顾问组和专家指导组,分解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完成前期开题研究报告。(1)确定对象,分析成因:我们设计了《新课标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调查问卷表》,分发到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手中,对本班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2)观察实践,研究对策:我们设计了《新课标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课堂记录表》,由课题组成员认真求实地了解他们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处理相关数据并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本课题研究的有益经验。作好阶段性实施小结,写出开题报告。
         3.中期实施阶段(2020.12--2021.03)。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内容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课题研究实验。收集相关材料,与课题指导小组成员交流实验信息。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继续进行教师培训。在理论研习的基础上,进行方案的再分析与修改,明确研究的突破点、目标、内容和操作策略。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和交流,积累研究资料和原始数据、材料,为调整研究方向提供依据;对参与试验的人员及时进行考核评价,总结经验,并力争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积累经验,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时代性、操作性的做法和由经验上升的理论,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强的经验论文,完成中期报告。
         4.总结鉴定阶段(2021.04--2021.06)。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研究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汇总,完成《新课标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性研究的结题报告》。在阶段性研究成果基础上,将比较成功的个体案例、研究札记和专题论文等进行整理、汇编,形成课题结题附件材料和过程性资料。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展示研究成果。请专家进行成果鉴定、验收。
参考文献:
[1]徐冰冰.从综合素质评价到核心素养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张顺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及对策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1).
[3]肖巧玲,蔡诗娴.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状况---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8(06).
[4]黄基云.论核心素养、综合素质评价与人的全面发展[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6).
[5]邓科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文献综述[J].教师,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