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施小霞
[导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注重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晋江市金井镇西资岩幼儿园   施小霞  362251

摘要: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注重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积极的自信心,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活动学习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幼儿树立在遇到困难中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引导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中 幼儿自信心 培养途径 探索
        引言:在传统的功利教育体制中,自信心的培养被众多幼儿教师忽视。虽然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幼儿教师逐渐认识到自信心培养的意义,但是没有掌握幼儿自信心培养的有效方法,从而导致幼儿因缺乏自信心逐渐变得胆小怕事、不敢展示自己,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幼儿教师需要加以重视,找出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自信心培养方法,让幼儿在体验快乐、成功中逐渐树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不如意,建立健康而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幼儿健康向上的内部动力,更是幼儿获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幼儿缺少自信,会变得软弱,放弃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缺少自信也会使幼儿变得浑浑噩噩,甚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影响幼儿一生的学习与工作。幼儿园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正处在成长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未知事物也存在着疑惑和恐惧,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幼儿形成独立的人格,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和探知事物,帮助幼儿认识世界,为幼儿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具备自信心的幼儿能够更加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缺乏自信心的要害则显得较为懦弱孤僻。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帮助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途径?
        (一)保护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不要在课堂上直接对幼儿进行否定,认为幼儿的心智尚处于启蒙状态,根本没有自主性,这样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教师更不能在课堂上对幼儿进行大声的辱骂,这样会严重损害幼儿的自尊心。但是同时也不能对幼儿进行绝对的尊重,只要幼儿不大犯错误,就通通由着他们,这种思想对幼儿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教师对幼儿尊重,一定是要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幼儿在得到尊重与满足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自己叠被子,自己清洗使用的杯子,然后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而不要对幼儿直接进行说不能做、不可以等这样的否定性词语。


对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言行不当的行为,教师要对幼儿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幼儿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教师的侧重点是需要站在对幼儿进行鼓励和表扬的层面,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帮助幼儿正确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在各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针对幼儿的自信心教育应该在各类集体活动中进行表现,通过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对集体的价值,这样能够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不断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例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组织了教学活动“我为班级做贡献”,让幼儿思考自己身上的长处以及自己的长处能够为班级做哪些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幼儿感受自己对于班集体的重要性,幼儿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尊重,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在策划各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自主决策自主策划各类活动,教师加强指导,通过这样的沟通与合作,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才能够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借助各类集体活动对幼儿的自信心进行强化训练。在强化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节奏的训练方式使幼儿逐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成就感促自信心的树立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部分幼儿缺失自信心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成功的机会,在没有获得成功、缺乏对胜利果实的感受的情况下,幼儿会处于孤立、内心脆弱、依赖感强、不爱言语的状态,长此以往,会对自信心造成极其严重的冲击。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幼儿教师在自信心培养中应善于利用一切时机,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在独立思考或者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就感,以成就感促进自信心的形成。如在幼儿好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可以先给幼儿讲授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礼仪礼貌的养成标准,然后在幼儿的日常行为活动中观察哪些学生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良好的礼仪,并采取积分制的方法,激发幼儿的进取心,使其在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例如,发现某名幼儿有饭前、饭后洗手的好习惯,教师便给这名幼儿一朵小红花,让这名幼儿认识到应该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并感受到有好习惯可以受到教师与同学们的赞扬,从而获得成就感,产生想要学习更多好习惯、好行为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幼儿自信心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助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虹霞.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36):83-84.
[2]张彩合.解析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途径[J].试题与研究,2020(17):137.
[3]罗宝丽.幼儿教育中自信心的培养途径探析[J].学园,2020,13(09):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