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吕波
[导读] 我国的汽车市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不断进步,但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人才匮乏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缺乏具有高素质、高专业素养的高端人才。

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吕波

摘 要:我国的汽车市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不断进步,但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人才匮乏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缺乏具有高素质、高专业素养的高端人才。近些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为我国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储备汽修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基于此,先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随后分析了中职汽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学经验,就中职汽修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汽修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内涵;特点;存在问题;策略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职学校想要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将信息技术和专业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的同时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这也符合中职教育改革的需要。中职学校在新时期依然是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所以,对中职汽修教学进行优化,提高中职教学的质量非常重要。
        1 信息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1 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构建良好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探索者,进而保证教学效果的教育模式。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中职教学常见的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模拟仿真实训、任务学习、项目学习、典型故障案例学习、协同学习、专业资源学习、教学游戏学习、角色扮演、学习情境化学习等。
        1.2 特点
        信息化教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者需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意识构建,并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信息化教学还具备如下三大特点:第一,信息量广。丰富多彩的信息来源能够为教育者创设教学环境提供便捷,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扩大知识含量,有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得学习情境得以不断优化。第二,利于推广个别化教育。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育创造了条件,教育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和过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并及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被动的学习状态得以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更具备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互助互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加入使得学习过程的协作、竞争关系不断凸显,学生可以以各种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从多角度出发分析问题、探索学习,进而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
        2 中职汽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汽修课程的理论教育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普遍存在厌倦情绪。上述情况导致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加之教育者的理论知识教育方法不科学,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这无疑会给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逐步陷入“要我学”的消极学习状态之中,进而影响教育的落实效果。



        2.2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育者的授课技能会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中职汽修课程有着较高的理实一体化要求,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着较为丰富的汽车机构和系统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汽车拆装、电控等方面的实际操作。与此同时,现代汽修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保证中职汽修教育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育者必须有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的思想认识,要积极自主的学习汽修新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保证自身的日常教学顺利展开。然而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教育者缺乏自我提高意识,综合素质整体较差,很难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
        2.3 实训设备难以保证
        汽修实训课程需要大量的设备器械,教学耗材量大,然而在实际的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学校方面很难提供足够的实训设备,器械的修理和重新整合不能够保证及时、有效,教学成本投入难以满足需求,教师管理实践设备的难度大幅度增加,容易影响实训课的正常开展。
        3 中职汽修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信息化教学是中职汽修课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提升中职汽修课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举措,在中职汽修课堂中实施信息化教学需要关注如下几点:
        3.1 转变教育观念
        信息化的中职汽修教育与传统的中职汽修教育有着较大的区别,想要使得信息化教学顺利展开,首先需要转变教育相关者的教育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因此,教师方面应立足于实际,要从自身的教育情况、学校的资源基础等出发合理选择恰当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打造适合于学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为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和推广创造条件。
        3.2 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信息化教学的应用需要有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作为支撑。因此,学校方面应该有意识的构建并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要积极配置信息化教学所需要的器械设备。与此同时,教学师生应充分的利用构建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要使之充分发挥自身效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激发学生探索意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3 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教学过程
        学校教育虽然是中职汽修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但课堂之外、学校之外有着更为广阔的实践教育平台。因此,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开展校内开放、组内交流、专家指导等形式的新型教学,要利用诸如聚焦课堂、教学视导等示范课程帮助学生深入实践课,了解多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善用资源库探索新知,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形态,大力推广个性化教学,贯彻因材施教。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接触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是中职汽修课堂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汽修教育必然会不断推陈出新,教育相关的技术手段将会越来越智能,教学生态将会不断的开放。上述情况展露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开始关注信息化教学。中职汽修课堂应该善用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串联课堂教育以及课下教育,要对传统的教育管理进行补充,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丰富汽修教育,提升汽修教育的效率,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真正因信息化教学受益,进而成为优质的中职汽修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小莉.中职汽修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24):219-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