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的种子在小学音乐课堂发芽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潘璐
[导读] 奥尔夫这一音乐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和情感,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四小学     潘璐    620800

摘要:奥尔夫这一音乐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想象力和情感,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将审美作为立足点更好的出发,善用音乐文化的精神来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塑造。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展现出音乐教育的功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和效果。基于此,对让美育的种子在小学音乐课堂发芽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至关重要。那么,将德育与音乐教育相结合,从音乐教育入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美育教育的内涵解析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审美性是最基础的一个特点。新课改也倡导,在音乐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音乐审美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注重各种样式美的展现。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对学生情操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一个愉悦的作用。在音乐课程当中,一段乐曲、一个肢体动作都是对学生美的感染和熏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音乐的世界和情境当中,在旋律和节奏中理解、感受、欣赏美,让学生对于美的鉴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不断提高,促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和情趣得到不断的进步。而对于美育教育来说,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美的事物来更好的感动学生,让学生在美好事物的感染下更好地产生情感或情绪,从而让学生运用审美理念更好的在未来生活中进行实践,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小学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不断地凸显学科的优势,重视美育教育的渗透,使得学科的内涵和价值得到不断的凸显。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音乐欣赏,让学生提升素养
        音乐欣赏,是音乐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欣赏的空间,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而在音乐课程中实施美育,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情感融合度,还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何为审美情趣?它是一种精神的陶醉和对于美的世界的探寻,在探寻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欣赏课变得更加自由,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尽情地联想和想象,从而在音乐的怀抱中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充满着美和温暖的世界。例如,在《四季歌》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的环境,让他们在一种更为轻松的环境下欣赏歌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自主欣赏一首歌曲,老师可是有任务的:1.说出你的欣赏感受;2.你觉得这首歌曲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在这首歌曲的背后,你看到了哪些场景?大家边欣赏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呦!”在这样的自主引领下,学生们的欣赏会更有效,在音乐欣赏中,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想象,逐渐在内心形成一种极强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自我的欣赏水平和音乐素养,看到音乐之美。
        (二)加强师爱感染,实施美育教育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的思维都是比较简单的,假如对教师是非常喜爱的,那么在教师所开展的课程当中也会积极地关注和投入。所以,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展现出自己的无限魅力。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才会是快乐和愉悦的,有助于美育教育的实施,让学生获取到全方面的发展,并且加深对于教师的尊重和喜爱,有助于美育教育的顺利实施。例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善用细微性的动作、热情、态度和眼神来不断地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在日常教学当中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满足以及兴趣的提升,引导学生在鉴赏和品味中积极地进行思考,并在教学当中展现出自己对于工作的无限热爱。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感染,让美育教育的感染力变得更强,推动学生兴趣的提高,让美育教育得到顺利的实施。
        (三)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欣赏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要求学生对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体会。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单纯地让学生自己听赏音乐作品枯燥乏味,会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慢慢失去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那么,正确的音乐欣赏课堂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从而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融入音乐课堂。当然这只是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可以将德育融入欣赏教学中,在音乐欣赏中有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比如,在音乐欣赏课《北风吹》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该歌曲出处的电影片段,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各组派一名学生用语言表达故事梗概,并适时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再次播放乐曲,让学生充分聆听,引导他们感受歌曲中的旋律走向,体验其中的音乐情感,感知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的艺术美,意识到我们当下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当中,不断地推动美育教育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益于身心健康、健全学生人格,让学生获取到更加全面和综合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加深在此方面的研究,应该加强师爱感染、渗透文化因素、凸显道德教育、创设音乐情境、促使学科融合。让美育教育在实际开展过程当中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侯晓燕.小学音乐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9(10):51.
[2]刘静.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19(08):55-56.
[3]杨峰.小学音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究[J].情感读本,2019(2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