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应用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翁娟凤
[导读] 互联网发展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机遇,同时也给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迅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尝试。

广西省梧州市藤县藤州中学   翁娟凤  543300

摘要:互联网发展给各行各业创新带来历史机遇,同时也给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了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迅速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尝试。
关键词:初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引言:微课,短小精湛,形式直观,内容丰富,符合初中生的学习需求,且可以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学习、及时复习。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深入教学实践,灵活运用微课,体现微课价值,优化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一、构建平台化微课,丰富学生的历史认知
        利用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构建平台化微课,教师要根据课本教学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将零散的教学内容和历史知识点制作成视频或者动画,引导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或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只要有网络,学生就能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微课,并且不受空间的限制。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丰富。的特征,一般5-8分钟就能够讲完一个历史内容,让学生能更加清晰的对历史事件有深入的理解,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平台化微课,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掌握教学重难点,还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预习和复习,极大程度的推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历史课本《百家争鸣》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比较分析,掌握各派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让学生能够用正确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教师可提前分析课本内容,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制作成微视频,分享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观看,从而提高学生的对历史的认知,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每节课都有教学的重难点,这些重难点知识,对于历史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历史教学中的抽象思维使学生们学习起来较为费力。历史中很多的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年代隔得比较久远,涉及到的地域比较宽广,人物也是非常多。所以教师教学起来相对困难,教师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简单直观的知识,促使学生能有良好的感官体验,增强学生的感官认知,学生理解起来也就轻松很多。比如在学习七年级部编版历史课本《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一课时,本章节的教学重难点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体现,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教师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清朝的相关视频,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析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实质和危害,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的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微课视频运用,化解学生的学习难题
        历史学科是初中生进入初中刚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他们的学习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够丰富,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碰到的困难以及教学重难点单独列出,根据这些内容制作微课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这种反复播放记忆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让重难点问题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各个击破。
        如在教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时,学生看完课本以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是没有产生深刻的认识。于是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制作了几段微视频,在第一部视频中我将两次工业革命的能源动力方式进行比较,首先出示古人骑马、用牛耕地的场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蒸汽机,人们开始使用煤矿;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电力被广泛运用,出现了电灯、电话、内燃机。在第二部视频中讲述了科学文化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学文化主流是牛顿经典力学和宏观自然现象观察研究;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磁学快速发展,出现了雷达、电子显微镜等仪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两段微视频清晰展示了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能源方式和科学研究,学生有了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很快就掌握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课本上枯燥难解的历史知识在微课的帮助下显得生动明了,微视频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发现历史背后的意义。
        三、课后复习,从巩固促深度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能够有效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初中历史教学同样也是如此。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深度学习的必备要求。但班级并不是一个人的班级,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上是难以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是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40分钟内学会需要掌握的知识。对此,教师有必要借助微课提供更多层次有异的教学活动或内容分析,以尽量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巩固中开展深度学习。不少学生在“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课堂教学中是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的,但依旧有些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消化本课的重难点。针对学生所存在的这一情况,我将课堂上使用的微课都上传至班级群中。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以消化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另外,课堂掌握了重难点的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再次观看,使其对这一段历史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深度学习思维由此得到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领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借鉴学习最新的思想,借助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积极迎接挑战。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生动化,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仍存在较多的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而实现微课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平.探究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11.
[2]姜有斌.品味微课展现初中历史教学魅力[J].名师在线,2019(33):91-92.
[3]陆锦峰.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35):85-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