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赵传芳 杨叶 李梦川 曾小琴 郭贵林
[导读] 针对目前学生自杀、出走、叛逆、故意伤害等加重的社会现象,通过安全教育平台、小程序和问卷调查,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以焦虑、自卑、抑郁、网络成瘾、社交恐惧、自杀等负面情绪为主。通过增心理健康课堂思政、危机心理教育、生命观念讨论与分享等措施,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形成系统化、持续化的教学、引导与评价体系,各项心理健康指标大幅改善,促进和保障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天立学校       赵传芳     杨叶    李梦川   曾小琴    郭贵林  646200

        泸州市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014)
【摘要】 针对目前学生自杀、出走、叛逆、故意伤害等加重的社会现象,通过安全教育平台、小程序和问卷调查,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以焦虑、自卑、抑郁、网络成瘾、社交恐惧、自杀等负面情绪为主。通过增心理健康课堂思政、危机心理教育、生命观念讨论与分享等措施,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形成系统化、持续化的教学、引导与评价体系,各项心理健康指标大幅改善,促进和保障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生命观念 
        高中生处于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繁重的学习、社会认知、竞争压力、家庭与社会关系与发展以及生理发育等因素,都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中引导、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德智、素能都得到良好、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1],从国家、政策、教育不同层面提出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要求、目标和基本策略。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2],说明加强心理健康引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根据《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评定标准,通过安全教育平台、小程序和问卷调查,采用均方回归模型校正,得出本区域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图1)。
                                                    

        调查表明:在高一年级,进入新的学习阶段,主要以焦虑、社交恐惧为主;高二年级,基本平稳,各项指标接近三年的平均值;高三年级自卑、焦虑心理大幅飙升至27%、55.8%;尤其需要关注的自杀倾向在高一年级有2.5%,高三年级达7.2%。说明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调查中发现,本区域的调查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本县一度是贫困县、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收入差别大、留守儿童多等因素有关。
        2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2.1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思政,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以生物学课老师担任班主任,并在生物教学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环节。根据《生物心理学》([美]?詹姆斯·卡拉特?著)、《社会心理学》([美]?戴维·迈尔斯)、《人格心理学》([美]?兰迪·拉森)等著作与心理学研究成果,编制《3分钟课堂思政心理微课》, 316个微课典型事例囊括了生物、生理、环境、生态、社会、行为、情绪与人格等心理方面的主要内容,在每一节生物课前3分钟学习,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在22个班级实施《3分钟课堂思政心理微课》。
        结果表明:课程关注度、课中活跃度、课后好评率、作业完成率大幅提升,都达到优秀;焦虑由46%下降至8%,自卑由27%下降到5%,起到了良好的心理健康引导作用。
        2.2 实践危机教育,砥砺心智,培育挑战不可能的强大心理
        从国家、社会、环境、家庭、个体以及国际环境与趋势多层面、多纬度入手,编制危机教育教材。将大国工匠、国家重器、伟大工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大国重企(华为等)等影视资料制作成122个3-5分钟微课,让学生感触国家、民族、企业、个人在直面生死存亡中的种种极限挑强时,所表现出的英雄无畏、一往无前与坚忍不拔。从两弹一星、航天航空、“基建狂魔”、华为人的伟大事业中吸取到精神的力量,明白人生与生命的意义,唯有将自己与国家、民族完全融为一体,为民族的伟大而奋斗,所有的焦虑、郁闷都只不过是破茧成蝶、海阔天空前的必不可少的珍贵历程!每一次危机都是成长的良机,每一段成长都值得珍惜,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重!危机教育心理健康实践效果显著,各项心理量化指标取得了心理引导效果。
        2.3 开展生命观大讨论,分享成长的喜怒哀乐,敞开心扉,沐浴阳光
        每周安排一次生命观念主题讨论与分享活动,分小组进行,每周一个小组,课前15分钟的PPT演讲,分享小组成员的成长囧途。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难念的经,有自己的不易与坚持,学会宽容与理解,学会隐忍与坚守,在泪水与欢笑中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经过生命观讨论与分享,学生的社会恐惧由平均的27.5%下降到4%。
        3 结论
        在充分调查、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课堂思政、危机教育、生命观念讨论与分享等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心理素能,并持续的跟进、改善,体系化、系统化的心理引导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通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社交与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小华等,2015年,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理论框架及具体内容[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8-28。
[2]佚名,2019年,全球五分之·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J],世界知识,2019(22):78。
作者简介:赵传芳,女,1974年生,四川人,1998年毕业于西华师大生物专业,学士学位,从事生物教学与研究20余年。邮箱1462907433@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