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王春华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王春华
[导读] 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其伟大而源远流长的教学思想对我国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核心思想在于大力提倡主体人格的自觉性、自律性,而这一点与现代语文教学鼓励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第一中学   王春华

摘要:孔子的儒家思想以其伟大而源远流长的教学思想对我国历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核心思想在于大力提倡主体人格的自觉性、自律性,而这一点与现代语文教学鼓励的教学思想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将儒家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相比较,从而得出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相似性,进而提出儒家教育思想对当代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儒家思想;教学方式
        1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中的因材施教不谋而合
孔子在《论语》中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他将教学内容分门别类,用心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以及能力,真正做到了对自己的学生知人、知心、知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性格、特长进行针对性的施教。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1.1重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教育
        对语文学科游刃有余的学生,通常具有以下的行为表现:坚定地认为自己能学好语文,对待语文课非常认真,做到课前认真准备;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善于提出一些新鲜的见解;与此同时,他们通常掌握了独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对于这一类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老师们更应该想办法开发这类学生的思维潜力。基于目前教学内容相同,作为教师可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水平的学习要求,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同时,也允许这些学生自我安排学习,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加强学有困难的学生的教育
        相对于擅长语文学习的学生而言,教师往往需要对那些认为语文学习很吃力的同学针对性辅导。有研究表明,单一的知识灌输很难在这些学生身上起作用。对于这类学生的教育,往往需要采取比较系统的措施。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找回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教师应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起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平等学习的机会,多关注、多训练这些学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尽量为他们创设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看到自身的能力。再次,教师要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尽快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
        2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中的教学相长思想不谋而合
        所谓教学相长是指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互相切磋、启发,进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状况。儒家思想认为学生具有超过老师的可能性,老师在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学习,或答疑解惑时,相互切磋、相互启发。鉴于教学相长的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学而不厌”
        儒家教育中的学而不厌对终身教育这一观念提出了要求,孔子并没有因为进入老年以后就停止学习,而是不断挖掘自己的学习潜力。语文教师更应起到表率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始终保持学习交流的状态、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2.2“诲人不倦”
        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倡导对待每位学生应秉持公平的态度。“诲人不倦”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它是一切真正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教师的魅力所在。因此,为了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教师要热爱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以关爱、平等、包容的心态与全体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只有关爱之心远远不够,学生成才还需要严格的要求,两者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另外,语文教师要体现诲人不倦的精神,课前认真备课、上课时激情昂扬、课下耐心辅导作业;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当为达成学生的情感目标,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而不断努力。孔子是在“有教无类”的前提下实施“因材施教”的,对于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而言,便是要遵循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还要注意个别差异,以便于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儒家人格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因受教育主体不一致,中学语文教学也有所差别。孔子之所以能做到因人施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所处时代不具有制度性特征,即教育不受制度限制。语文的人文性与诗意性对课堂教学的趣味启发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同时也应当注意: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课堂里收获到自己独特的知识与感受。这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多元化、层次化。比如:提前计划好课堂内容的教学时间,公共知识或公共赏析用时不必太长,可结余课堂时间用于老师更好做到因人而异的教学。其次,注重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深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发展使当前的教学模式不可能完全照搬和孔子的教学思想,但是我们还是有努力的方向与空间去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创造机会。比如: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网络的便捷快速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在课余时间的有效沟通。体会“反求诸己”的教师观教育思想,始终注重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教师们常常迫于业务压力对学生产生了过高的期待。然而这种高期望值不是建立在语文能力上,而是升学及考试分数上。在这些压力下,教师可借着儒学“修己”的精神启示,在反思中寻求突破,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用智慧去教好语文。同时,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避免过度“以学生为本”而使教师处于旁观地位。建立与语文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标准,这个标准的建立是基于教书育人、语文学科性质的,而不是由考试来决定的。这些正如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结束语:综合以上论述,在对过去的教学思想进行学习、延伸和深化后,当代教学思想经过多年的演变已经包含了更多创新性内容。笔者认为: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当今的初中语文应当在已有的传统教育框架下不断挖掘新的创新点,从而形成与时俱进、更加适合当前社会环境的教学文化。
参考文献:
[1]黄笑懿.儒家人格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011):114-114,115.
[2]莫芳.儒家人格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J].教育:00292-00292.
[3]缐巧莺.浅谈儒家人格思想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