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中提升自我-----------《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李瑛 李本军 王正芳
[导读]

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李瑛   李本军  王正芳

        2009年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精彩纷呈的报告,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李老师时而幽默,时而深情,时而高亢,他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案例介绍了自己管理班级的成功经验,他那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感受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心态,欣赏着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展示,分享者一位智慧教师的阳光幸福。虽然短短几天的学习时间,但我收获颇丰,这次又拜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书中李老师的每一个教育理念像一盏盏指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以自己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进行写作,语境契合到一起,一句句温情的话语让我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涟漪:“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最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李老师每天坚持完成好“五个一工程”——上好每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一本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哪一点我做好了的?特别是李老师每天坚持读书的好习惯,反思自己觉得十分汗颜!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言语无味”。长时间不读书,就会缺乏文学气质,言谈举止都很缺乏修养。尤其作为一名教师,是不能不读书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种粟”不言而喻,足以证明读书的重要性。
        有人说结缘教育是一生的幸福。在边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时,我边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思想,却不由得有些汗颜。是啊!在现实的生活与工作中,我有很多地方都与李老师对教师的期待相距甚远。作为一名教师,我在被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没有更深层次的规划,而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无不折射着李老师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全书共分十章:“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修养”、“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锻造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转化后进生”、“学生青春心理健康发育”、“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结合自己的教育阐述了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教育素养,读完这本书真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在他眼里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更不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志业;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它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只有公正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公正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心,我们的教育才会有说服力,有感染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要把阳光洒进学生的心田。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以苦行僧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已经不再受欢迎了。现在的学生喜欢与时俱进、富有内涵、睿智聪慧的老师,喜欢代表着时代,代表着新潮,代表着“年轻” 的阳光老师。
其次,要一视同仁,正视差异,在平等在培养平等。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与其说是煞费苦心的“教育”,不如说是潜移默化的“感染”,即通过教师本人心灵深处平等意识的自然流露,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我们之所以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由于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只有老师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只要老师还相信,孩子就会有自信。如果要是不能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协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正是教育的价值也是教师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第三,努力成为一个有特点有个性的专业型老师。
        与学生一起成长,善于终身学习,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实践学,我们不必在所有方面超越学生,这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成为学生崇敬的人,与学生一起成长,会让我们找到职业的尊严和乐趣。只有成长,才能够幸福。
        第四,要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
        第五,要多鼓励少批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要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老师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的好起来。
        “等闲若得东风顾,不负春光不负卿”,通过学习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我且读且思,且学且悟,满心欢喜,满载收获,踌躇满志。“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我将继续站在“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高度,在新的起点上不断进取,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身示范,引领自己不断发展,用实际行动助推自己,用实际行动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