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韦慧嫣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韦慧嫣
[导读] 小学语文属于一门非常基础的工具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利于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

广西省百色市田东县印茶镇第二小学  韦慧嫣  531506

摘要:小学语文属于一门非常基础的工具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往往过于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讲解,却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而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利于学生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基于此,以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怎样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多积累语文知识,成为了目前小学语文教育最需要关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广大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合理地分析,通过教育实践创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手段和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一、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效率
        分层教学模式是当下教育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这一教学策略同样也可以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理解并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阶段学生基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认知程度也会出现一定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盲目地选择一种教学方式,可能会使水平高的学生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则无法理解所学内容。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强化这一类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生词,保证学生能够进行流畅的阅读,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阅读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帮助这一层次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引导他们开展更深层次的学习,体会阅读内容的主旨思想以及情感。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强化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提高这一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这一类学生能够独立地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意识到层次的划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进行调整,以保证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组织并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引发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老师应该很清楚地认知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活泼并且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新鲜的事物,喜欢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分享等。所以,将小组模式融入教学中,可以促使他们大胆表达,从而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三、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短板制订自己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明确各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成绩,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一个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需要针对学生的基础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语文。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八课《彩色的梦》时,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注重朗读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教师在该篇课文教学时,首要教学目标就应当是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字词之后,才开始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朗读时要注意只是让学生会读,读通顺,而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明确把握好阅读教学的目标,而一开始就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直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不良情绪。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
        机灵活泼、爱玩、好动等是小学生特有的发育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其融入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课堂的授课效果,同时也有益于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优化处理。例如:在阅读名人自传类文章时,老师可以找一些相关影视作品,对作者的背景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直观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例如国学类的阅读,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每一首诗词、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故事;遇到描述风景类的文章,针对文中的比喻手法,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修辞,可以找一些动画,让学生自己观察,比如说描写柳树“茂盛的柳树犹如少女的长发,随风飘逸”,老师可以制作成动画,一棵茂盛的柳树,在微风中展示自己的长发等,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柳树在微风中像什么,然后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束语
        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丰富词汇的储备量、提高学习成绩等,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针对当前的不足修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沈贵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23):82-83.
[2]王亚男.简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J].考试周刊,2020(60):51-52.
[3]张莹莹.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