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根发芽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罗振涛
[导读]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目的是把陌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简单的、通俗易懂的信息,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文武小学   罗振涛  654812

摘要: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目的是把陌生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知识,把复杂的信息转化为简单的、通俗易懂的信息,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
关键词: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课堂 生根发芽
        引言:学好数学,不是简单的背诵记忆,也不是烦冗复杂的机械性训练,学好数学的关键是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让他们触及知识的核心区域,深度挖掘知识的内涵,理清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布卢姆也曾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明确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通过联想拓展知识领域,实现知识的升华和思维的发散,不断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构建富有魅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精选方法
        小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直观的方法渗透转化思想,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转化思想的难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生动有趣的图表或者动态演示画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更加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更加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能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画面,更好地营造相应的情境。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是体现转化思想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圆平均分成32份,然后将其转化成长方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并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这一转化过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圆的面积”这部分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二、联系生活,引导思考探究
        数学知识是生活经验的提炼,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例如,在教学周期现象中,教师给学生一道例题,学校要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去参加植树活动,需要在长200米的地方植树,每隔5米一棵,请你帮老师算算,一共需要买多少棵树苗?学生们开始讨论,有学生用200÷5=40棵,教师未给予评判,让学生采用直线画图的方法来探究对错,但是200米的长度太长了,怎么才能简单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200米太长不方便画图,我们可以将200米缩短为20厘米来画,这样就将题目中复杂的数量关系转化成了直观、形象的图形,学生观察所画的图形后,发现不能单纯地运用除法来计算,而要在此基础上加1,学生算出一共需要购买树苗的数量。


教师将植树问题生活化,将问题化繁为简,通过画图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掌握了新知识,学生通过运用转化思维,能够独立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三、丰富体验,加强学生转化思想的应用
        数学教学当中,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转化思想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使学生对于转化思想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操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当中充分地体会到数学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充分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对实际生活问题的化繁为简,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巩固。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加深对转化思想的认识,提升学生运用转化思想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化成为一个平角,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强调,新知识的学习是对旧知识的延伸和转化,学习的过程是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对转化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需要经历一个长时间不间断的过程,同时也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领悟。教师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初步感悟转化思想,而要想使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能力,则需要加强训练,训练的主要方式便是解题。学生解题的过程便是运用转化思想的过程,同时也是加深对转化思想认识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转化思想设计习题,这样能够提升习题的针对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转化思想。
        四、巧用转化,提升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多加引导。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课中,学生已经学过了整数乘法,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组题目:(1)8×6=(2)0.8×6=(3)0.8×0.6=,学生准确计算出了算式(1),当学生计算算式(2)时,学生开始犹豫,怎么计算呢?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小数看作整数来计算,得出乘积后,然后再看因数中有多少个小数位,从末尾开始算起,依次往前移动小数点,也就是8×6=48,0.8×6中有一位小数,将48从末尾开始往前移动一位变为4.8,同理根据上述规律,学生可以算出0.8×0.6是将小数位往前移动两位,得出0.48,由此学生完成了小数乘法的学习。
        结束语
        总之,转化是小学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可以化繁为简,化曲为直,如果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转化思想,就能够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让数学课堂更有魅力。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解决数学当中难度较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鸿杰.让转化思想浸润小学数学教学[J].考试周刊,2020(97):93-94.
[2]王优芳.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J].数学之友,2020(03):19-21.
[3]曾宝花.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