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斗尕措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斗尕措
[导读] 文言文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但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因子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应该注意教学方式。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逸夫民族中学   斗尕措

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但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因子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应该注意教学方式。通过趣味性的星空导入和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激发兴趣;加强基础教学;归纳总结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兴趣是推动求知的原动力。文言文因为离我们的时代太过久远,并且在语言上大多呈现出简约而深奥的特点,所以阅读起来会感到晦涩难懂,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因此而厌恶文言文。该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呢?首要的是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以新颖的形式导入新课,将文言文里有趣的内容挖掘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隆中对》时,可以利用投影仪或录音机等教学设施,先播放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镜头片断,讲述关于“三顾茅庐”、“诸葛亮舌战群儒”等故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投入情境中,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中,教学效果自然非常显著。
      二、加强文言基础教学,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荀子劝学中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之说,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讲的就是语文的学习是需要知识的积累的。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等现象,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但是零碎知识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慢慢积累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注意在日常的教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比如,在黑板的一侧设立语文专栏,让同们一个个负责更新,每天更新2-3个文言文常用词,让知识的习融化在学习的点点滴滴中。或者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的进度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复习,对相似的句型进行汇总,以便学生综合理解,对实词、虚词进行列举,让学生便于掌握,教师也可带领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难点字词,这样通过纵横结合的方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认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相信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比如,可以给学生提供历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我国古代的朝代变革、各位文人雅士生平叙述、古人的一些风俗习惯等等,以便加强他们的古文知积累,为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三、通过深入阅读,进一步感悟文言文所蕴含的美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同样,在文言文学习中,也可借助阅读这一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与文言文之间未能建立起有效对话,教师也不注重体现出学生的“实践体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领域局限于语文教材中较少的一些文言文范围,学生未能较好地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因此,开展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必须较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发掘文言文所蕴含的美,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能够从文言文的浅层阶段向内涵的高级阶段递进与转化。



      在语文文言文课堂当中,教师可采取配乐听读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教学短小精悍、文质优美的抒情文言文小品时,更为适宜使用这一教学方式。以教学《爱莲说》一课为例,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中莲花绽放的场景,并配以《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的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文言文,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入情景中。在聆听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在眼前浮现描写莲花高尚品格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写莲花品行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写莲花味道的“香远益清”。充分彰显出莲花秀丽的芳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风范,从而能够让学生真正认知与了解到诗人以莲自喻,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莲花的赞赏与慨叹,也进一步体现出了作者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性,而这也正是这篇文言文能够打动人心的着力点。通过这样的学习,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诗词唯美的意境当中,并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真切体会到诗词当中的主题思想与丰富内涵。
       四、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全面体会作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还是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语言特点的有效途径之一。停顿、重音的准确处理,语速、语调的准确把握都能唤起学生的合理想象。此外,有效的朗读还能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使他们全面地体会作品。
      (一)美文美读
      有人说:“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古人一般用吟唱的方式对诗文进行朗读,因此文言文和现代文相比,更注重韵律。对文章只有用心多读几遍,真正读进去,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范读文言文的时候要进行美读,有感情地读出文章的神韵,让学生不仅能听出语气和情感,还能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朗读文言文的语气要到位
      古汉语中的语气同现代汉语一样,有陈述、疑问、感叹语气,以及声调的高低、强弱和语速的缓急等,朗读者应依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进行具体的设定。语气到位就能很好地将文章中的韵味表达出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时,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掌握这种方法,并体验文言文的美。例如,在教学《出师表》一课的时候,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构思条理分明,朗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读多了,就能理解大意,达到文言文预期的学习效果。
      总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学生打好语文基礎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教学难点。因此语文老师需要合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可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老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挖掘文言文规律,降低文言文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题的速度。另外语文老师要对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提高重视度,不能使用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文言文的特色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郑巍凌.探析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文本转换――以《三峡》的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2):182-183.
[2] 自永军.文言教学巧切入互联聚焦大智慧[J].语文知识.2016(01):96-9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