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金世燕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金世燕
[导读] 幼儿园要想开展好音乐教学,就必须将音乐知识融入活动中,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在极大开发幼儿潜能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这样才能为幼儿日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必要的基础。

大方县核桃彝族白族乡中心幼儿园    金世燕   551602

摘要:幼儿园要想开展好音乐教学,就必须将音乐知识融入活动中,让每一名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样才能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更有趣味性,在极大开发幼儿潜能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情感,这样才能为幼儿日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必要的基础。基于此,以下对幼儿园音乐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幼儿节奏感;培养
        引言:音乐教学是现代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幼儿园中创建良好的音乐环境,对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与培养发展音乐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让幼儿接受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充分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近年来确定了以音乐教学为课程改革的载体与切入口,重视良好音乐环境的创建,积极为幼儿搭建一个可以自主表演的平台,让幼儿在音乐教学中享受美、发现美与探寻美。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必须时刻认识到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具有独立的主观思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作为一个教师最基本的专业素养。其次就是要对课堂有一个合理的把控,虽然幼儿园的课堂是难以控制的,而且会与教师的预想有一定的出处,但是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超群的教育智慧对课堂进行全面把控,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名幼儿经常出现的行为有所理解,在出现问题以后应该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
        二、构建音乐表演区域,深化幼儿音乐感知
        音乐表演区域可以让幼儿将在常规音乐活动中吸收的知识法经过重构,在此体现出来,有助于幼儿获得更深入的感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需为幼儿创建实践环境,满足幼儿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并能进行创造,调动学习情绪。所以根据幼儿音乐发展关键期,教师为幼儿创建自由表演与演奏音乐的环境为:首先,教师可在音乐舞台上摆放与音乐活动有关的服装道具。如小红帽的衣服与帽子等。教师可依据音乐表演的主题,变换与丰富服饰道具。例如,在《三只小熊》曲目的表演中,教师要为小朋友们提供小熊面具、纱巾与不同颜色的衣服。其次,教师还要结合幼儿心理活动与行为特点,有计划投放乐器,保障幼儿可以熟练掌握,进而提升其音乐表演兴趣,还能减少音乐学习与表演的盲目性。教师还要在幼儿音乐表演前鼓励其了解多种乐器的发生特点,如碰铃清脆、三角铁的沉稳。然后再演奏,提升幼儿音乐分辨能力,掌握正确演奏方法。最后,教师有效引导,将教学主题与表演内容结合,让幼儿在音乐表演区域中可借助适合的乐器进行表演。


如在《这是什么声音?》音乐表演中,随着幼儿对音乐学习的深化,教师不断地增加一些新的学习乐器到音乐表演活动中,让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深化记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从语、词着手培养幼儿节奏感
        音乐不单单是用来听的艺术,更是我们人类语言表达的一个方式,我们总说音乐艺术是没有过节的,就是这个道理。不管听任何过度的音乐,只要你对节奏有着良好的感知能力和欣赏力,就可以有效感知其音乐想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时,对孩子们良好的节奏感知能力进行锻炼,同样必须对其实施语言上的训练。想要锻炼其对节奏的感知能力,还要多引导孩子诵读那些节奏感较强的诗句和儿歌。另外,还可带领孩子来模仿大自然和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例如,滴答滴答-滴答的钟表声,旺—旺—旺旺狗叫声等等,经过语言的锻炼来提升孩子们对于节奏的感知能力。
        四、感官游戏:内化节奏韵律感
        感官游戏指的是将触觉、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融合在一起,促使幼儿内化节奏韵律感的一种游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一些卡片,这些卡片上分别画着各种小动物,让幼儿想象这些动物的叫喊声,并设定这些动物代表怎样的节奏。接着,教师展示某张动物卡片,幼儿就要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节奏用乐器将其弹奏出来。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感官系统被全面调动,他们对节奏的感受能力会更强。在感官游戏中,首先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物叫声来替代不同的节奏。例如,引导幼儿思考老虎的叫声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引导幼儿思考老虎的叫声和哪种节奏比较接近。同时教师在钢琴上弹奏出两种不同的节奏,让幼儿对节奏进行感知。借助音乐卡片,可以让幼儿对读谱产生初步的认知。在幼儿已经能明确地区分各种动物代表的节奏后,在卡片上画上对应的简谱或五线谱,这样幼儿就会对乐曲也有一定的认识。久而久之,他们就能掌握读谱的能力。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将节奏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幼儿,而是让幼儿靠着游戏自主感悟,这样幼儿就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能在游戏化的课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的乐理知识。
        结束语
        幼儿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节奏感的培养,加强自身的音乐专业知识与经验的提升,重视节奏感知与表达培养能力的提升,陶冶幼儿的情操,净化幼儿的心灵,从而养成幼儿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梁宸铭.基于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探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马秀莲.幼儿园音乐教学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A].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
[3]仲春香.如何在幼儿园音乐律动教学中培养幼儿节奏感[J].小学时代,2019(10):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