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8月   作者:何汶娉
[导读] 在课堂的知识教学中,若想对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自身所包含的具体内涵有哪些,如此,才能保障我们的教学更加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校  何汶娉  635000

摘要:在课堂的知识教学中,若想对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明确自主学习能力自身所包含的具体内涵有哪些,如此,才能保障我们的教学更加兼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数学是最令人头疼的一门课程了,但是数学作为主课,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是学生必须要突破的难关。而自主学习则是一种髙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耑要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把对于数学的学习当作其自身的兴趣之后,学生会增加对于数学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观察力以及记忆力。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科技设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在一些短视频软件上找到当前较为有趣的视频、语音等素材,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将数学学习当成自己的兴趣之后,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有些许枯燥乏味,很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来调节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让学生产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数学,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集中对于数学的注意力,从而发挥学生在数学思考过程中的创造性。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第一课《集合》时,由于学生刚刚从初中阶段升到高中阶段,对新的数学教学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这个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元素或者相关的数学活动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邀请四名同学,他们分别表示“2的倍数”和“3的倍数”和“既不属于2的倍数也不属于3的倍数”以及“既属于2的倍数也属于3的倍数”,然后教师给出十个数“2、15、17、8、27、45、14、20、21、6”,让学生将对应的数填入这四个学生中。其中“2、8、14、6”属于“2的倍数”“15、27、45、21、6”属于“3的倍数”“17”属于“既不属于2的倍数也不属于三的倍数”“6”属于“既属于2的倍数也属于3的倍数”,这种活动就能很好地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数学课堂上,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
        二、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展开培养工作
        在课改内容中,探究学习是自主性较强的活动,要求每个教师利用该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中慢慢地吸收数学教材知识。所以,在数学课程中,可以展开探究学习活动,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教学《互斥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时,从该部分内容来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等事件的概念,以及概率的基本性质,需要围绕该方面展开探究学习活动。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在2018年的秋季体育考试中,教师将成绩分为四个等级,分为别优、良、中、差,高二四班共有50名学生参加本次考试,最终产生成绩:有9人获得85分及以上的优等成绩,有15人获得75到84分的良好成绩,有21人获得60到74分的中等成绩,有5人获得60分以下的差等成绩,请问A同学能够获得优和良的成绩的概率是多少?分别获得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组成小组探究该问题,对概率产生初步的认识。然后,带领学生阅读数学教材,认识各个事件的概念,再次提出一个问题,如“假设S和D成互斥关系,如果S和D某个时间发生,记为‘S+D’,用S和D分别代表体育成绩中的优和良,请问这时如何计算概率?”,需要每个小组探讨分析其中的关系,最终可得“”,这会帮助学生理解概率。最后继续提出多个图文数学题目,让小组探讨计算这些题目的概率,思考事件之间存在的关系,加深对事件的理解,随后带动学生回顾全部教材内容。那么,从该过程来看,在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找寻方法适当地解决遇到问题,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建立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联想能力、分析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也可以利用小组学习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发挥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再通过小组讨论去验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知识的过程能够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同时由于每一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敏感程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期间也会产生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讨论机制,从而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达成相关共识,在小组内部形成统一的学习目标。
        例如,三角函数的运算方法多样化,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计算方法来分组讨论,同时让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解题办法,从而在小组讨论过后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在小组内部形成“头脑风暴”的探究效果。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多种运算方法,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最佳解决方案。在合作学习下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统一的学习目标,在合作与竞争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只要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数学知识体系进行综合考量,便能作出科学的选择。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认识到自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引导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朱丽娟.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09):189.
[2]刘宏来.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03):180.
[3]印桃红.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8):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