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 李小梅

发表时间:2021/4/9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9月   作者:李小梅
[导读] 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常常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在生活中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湖南省新邵县酿溪镇第三完全小学    李小梅   422900

摘要: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常常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在生活中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章对让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加入一些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果将生活元素与趣味化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为理想。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就是教师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感知探索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其次,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切身体验在学中玩和玩中学,最终喜欢上数学。另外,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对数学认识的促进更加深刻,使得小学的数学逻辑思维发展更为完整。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有时单凭想象很难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倒水问题”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一类问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有大小两个容器,大容器装水5千克,小容器装水3千克,请问不用天平称量,怎么用这两个容器量出7千克水来?为创设该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找来若干个大小不一的两种水桶,上面分别标上5千克和3千克,并且提供足够的水量。然后,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他们分别配备一个3千克和一个5千克的水桶,让他们动手亲自完成任务。问题一出,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很多小组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先把大桶盛满水,然后倒到小桶里,然后把小桶里的水全部倒掉,再把大桶里剩下的2千克水倒入小桶内,再将大桶内倒满水,那么小水桶里的水和大桶里的水就是7千克。该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实践体验和感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引入趣味生活化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
        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而且数学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若是在教学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影响教学效果。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趣味生活数学教学,要让课堂问题的案例有趣味生活化的表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案例,就是要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设计了“分月饼”的案例内容,让学生进行探索;其次,案例引入要带有趣味生活化的表现。例如,在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就设计了不同的分月饼案例,让学生对每个案例都进行详细的分析,最终能够结合这些案例来总结出分数的定义、分数的特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等。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参与活动的情境,提供探究的材料,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获得分数的直观认识。
        (三)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知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知的时候会与旧知相联系,帮助学生进行思维上的过渡。但有时这种做法在效果上是不足的。很可能学生的兴趣还没有完全提起来,导入新知的过程就结束了。更有效的方式是联系生活实际,也就是提出一个同时包含新知与旧知的生活背景,将学生迅速带入到学习状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旧知与新知的过渡,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开一个突破口。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乘法”问题的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举例子:当我们班级出去春游的时候来到公园里面,该场所有了8艘船,船上标示了每艘船可以上8个人,现在需要上去的有24个人,那么同学们回答需要几艘船才足够呢?学生们便一个个展开了思考,许多同学采取的方式多为加法。在一阵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便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逐步的为学生展开了讲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的利用了生活元素,学生在教师设置的生活情景中去感受去学习,得到的学习效果显著,与此同时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习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亦离不开数学。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势在必行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引导小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扩大小学生的认知视野。数学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两个存在。所以,数学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设计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并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生活引进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先文.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78.
[2]刘敬.让数学走进生活——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82):90-91.
[3]胡梅英.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6):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