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农村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傅振澜
[导读] 绘本一直以来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教材,在农村幼儿园,绘本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傅振澜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绘本一直以来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教材,在农村幼儿园,绘本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提高幼儿理解能力,还能引导幼儿积极表达,对于幼儿的写作能力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帮助。本文就农村幼儿园语言教学、绘本的运用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教学探究浅谈教学策略。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绘本;语言教学;运用策略
        一、绪论
        (一)现状
我国人口50.32%.生活在农村。农村幼儿占了学龄儿童的重要部分。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的差距之一,就是语言的发展能力。由于师资、幼儿园设置等一系列社会环境因素让农村的孩子在现阶段还不能享受到与城市的孩子一样的学前教育环境和资源,很多农村孩子享受不到良好的阅读资源和环境。在语言能力发展这个“起跑线”上,往往农村的孩子就比城里的孩子起步晩、落了一截。而且农村的孩子大多数一直都生活在农村,从小跟着父母、长辈讲的是方言,是在方言的环境中成长;加之现在留守儿童现象成为目前农村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日常与人交流较少;到幼儿园之后,有些幼儿甚至听不懂老师的普通话。口语言能力发展的差距造成农村幼儿自信心缺乏,面对家长、老师、朋友、同学以至陌生人不爱、不敢表现等。这种种情况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农村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幼儿园
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对幼儿园的定义是“对幼儿进行学前教养的机构”。旧中国称幼稚园。中国现行幼儿园分大、中、小班。”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定义,中国农村工作大辞典对它的界定是“农村对3—6周岁幼儿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综合以上观点,本研究中的农村幼儿园是指位于我国乡镇以下的对3—6周岁幼儿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
2.绘本
绘本指用少量的文字并结合图画向人们表达信息的图画册。不同研究者对绘本概念有不同界定,本研究认为绘本是集文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以图画为主,附加少量文字的故事读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感受图文相结合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认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语言教学
幼儿园语言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综合考虑幼儿自身的成长需求和发育特点,借助丰富的教学内容作为载体,全面促进幼儿园幼儿情感、人格、知识、技能等教育目标发展的教学活动。
        (三)绘本的作用及存在的教学问题
幼儿在借助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会极大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运用语言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表达自我的能力。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要求,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在活动中学会倾听,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及表达所需要的方式方法。绘本自身的属性特点决定了其可以近乎完美的契合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水平的内在要求。
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来说,绘本图文结合或者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内容生动有趣,语言凝练却又包含着深刻意义,或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或符合幼儿的认知,儿童在绘本阅读中愉悦情绪轻而易举的被调动。绘本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倾听理解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同时对幼儿的观察进而写画能力同样也有很大的帮助,绘本教学逐渐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绘本教材是儿童读物的最佳选择,这逐渐成为教师们的共识。
尽管绘本描绘的世界是简单幼稚的,但对幼儿来说阅读绘本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技能和策略,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并组织方式方法发展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

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在绘本阅读时也会具有符合本阶段特点的表现,要根据本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在绘本选择时要结合幼儿已有经验,考虑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兴趣、语言教学的目标要求等。
        二、农村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绘本运用的策略
        (一)科学选择幼儿绘本
笔者所在的是一个绘本特色的园所里。因此,园所会根据不同班级的幼儿需要和教学主题来制定一个学期中需要的绘本。比如大班的幼儿比小班中班幼儿心理发育相对成熟,在绘本选择方面教师要选择具有深刻意义的绘本内容,与深刻寓意审美观念等教学内容,科学地融入绘本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选择的图画内容风格等要明显,形式应多样,内容一定要丰富多彩,这样更符合这年龄阶段幼儿学习。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在绘本选择的时候,要选择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内容难度相对较低的绘本内容,这样更符合幼儿的认知,幼儿学习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二)引导幼儿学会看图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幼儿人手一本绘本,让幼儿停下来,慢慢地感受绘本画面的内容、色彩等,从画面中了解故事的大体意思。比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画面小猪敲错门,提问“小猪敲错门有什么发应呢?从哪里看出来?他会怎么办?”这样的提问不但可以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让幼儿发现小猪的表情、嘴由于惊吓是张开的、腿也被吓的哆嗦了、体验到小猪紧张、恐慌的心里变化。让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丰富情绪情感体验,锻炼幼儿语言的连贯表述能力,弥补幼儿在农村单一生活的日常经验。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以《蚂蚁和西瓜》为例,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散发出一种轻松、幽默的味道。它描述了一群蚂蚁是如何将一块被野餐的游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过分割、搬运、然后带回蚂蚁窝,可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烦”的事情,最后用西瓜皮做了个滑滑梯的小故事。绘本几乎没有太多的文字,但在这绘本里,每一只蚂蚁的神态和动作以及表达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让我们仿佛置身在蚂蚁的世界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了解绘本图画的内容,模仿小蚂蚁的动作,充分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知道蚂蚁聪明灵活爱动脑筋的优点,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幼儿体会到完整的意义,最终让幼儿将自身的体验以及情感内容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不断增强。
        (四)注重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尊重幼儿人格,根据幼儿的特征选择有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提问时都是比较直接的方式,这种基本方式显然比较单一化,不能够激起幼儿的思考积极性,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运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避免片面性的问题,让幼儿缺乏语言学习积极性。如,在引导过程中可以运用对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对答,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幼儿进行语言互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这也是绘本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大胆想象、积极探讨,最终获得答案并厘清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寻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让幼儿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刻的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幼儿深入探究问题根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问题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丁小琴.在绘本阅读中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正能量”[J].作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期.121-122.
[2]毕迎春.大班幼儿图画书阅读指导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陈元丽.分析幼师语文教育中的绘本教学分析[J].教育论丛,2017 年.147.
[4]李燕慧.甘南藏族地区幼儿园开展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幼教天地,2017 年.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