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
金安区张店镇第一小学 安徽省六安市237191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与核心素养理念,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对当中语境的解读与运用方法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境
语境除了作为一项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外,还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语境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增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去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与主旨,实现个性化的解读与情感的升华。
一、联系上下文语境
1、含义
所谓上下文语境,即是指语篇中所包含的口语交际环境,以此为基础来开展语篇语言分析,这种阅读教学方法更多强调的是语言的内部环境,也就是对语言字词句和符号等元素的剖析,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确认识到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其自身因素来造就特殊的语言环境的。需要注意的是,上下文包括口头与书面两种,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本,使其领略和学习到文本当中清晰和具体的语言结构,教师需要引导其学会有意识地结合上下文来剖析每一词,每一句,这样才能够说是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理解的文本。
2、方法
承接上文,梳理一个良好的上下文语境意识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也只有从自身做起,认真备课,从文本当中找到“依据”,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确定上下文语境范围,逐渐地形成一种科学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内化成为能力。具体来讲,确定上下文语境必然要找到其中的关键信息,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指代词切入。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经常出现的一种词汇类型,辨别指代词与被指代对象的关系是解读其内涵的关键,所以这也决定了指代词很多时候是不具备确切含义的,这也是为什么要用它来确定上下文语境的原因,其与语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托。例如,在《青山不老》中,“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这段话中的“他”就是指代词,指代了“65岁那年之前”所提到的内容,即创造了一篇绿洲的老者。而这段话中一共出现了9个“他”和1个“她”,虽然都是第三人称,但结合语境分析可以发现指代的内容并不相同,这都是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去辨析的。
体会和把握重要的字、词、句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一些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很含蓄,所以必须要对文章整体进行梳理。
在梳理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细腻的情感表达往往正是因为一些字或词这些基本语言单位的巧妙运用,甚至一些字词代表了文章的核心,直接体现出了主旨。其实早在四年级,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用关键词概括全文中心思想的内容,而随着年级的升高,相关的内容也开始逐渐增多,教师也需要在引导学生“划重点”的同时,学会结合具体语境去做具体分析。例如,“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竟”足以表现作者的惊诧,但随后回味却又能感受到对老者的敬佩,联系上下文中看到的山沟景象以及绿洲,便不难分析此字的多层含义。
最后,体会并把握词汇的修辞义与情感色彩。小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开始接触修辞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以及练习中对修辞手法的考察内容也开始增加,而要理解修辞手法就必然需要将其放到语境当中,只有特定的语境才能够凸显修辞手法的作用,即语境决定修辞的使用。例如,“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的“亡赖”指的是“无赖”,表示不讲道理,或是一些品行不正的人,但结合上下文读来分析,该词并没有贬义之意,反而表现了作者对于活泼孩童天真可爱形象的喜爱。
二、剖析社会文化语境
社会文化语境是指与文本内容具有紧密联系的时代、社会和文化背景,涉及政治、社会形态、经济、生产生活、民族、历史、作者生平事迹、风俗习惯等等。社会文化语境在解读文本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甚至于在很多时候离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就很难正确解读或者解读透彻文本,更不用说把握作者的表达意图与思想内涵。
已知,小学生的社会文化经验储备显然是匮乏的,加上生活阅历的贫瘠,很难对不同时代下诞生的文本有深入的解读。因此,教师需要从文本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出发,来在解读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补充。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很多时候,透过一篇文章往往就能够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这自然也就能够理解和把握其在文中究竟想要表达什么。一篇文章远不止其表面的文字含义,更是作者一生与其思想情感的反映。例如,在《怀念母亲》中,作者是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其自小便离开了母亲的身旁,长大后独自一人留学德国,这些成长经历是解读本文的关键。解决了标题“怀念”的问题之后,便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体会作者藏于文中的复杂情感。又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该诗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但却很少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为学生深入介绍诗人李白与孟浩然深厚的友情,以及“下扬州”之故,这些问题也都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背景挖掘上,从而帮助学生去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当中的思想情感。
综上,语境对于阅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加上语言类学科的特征,也决定了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甚至说,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是需要建立在每一篇文本的语境之上。为此,本文以期通过浅显的分析,能够使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感受到语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加深对该领域研究的同时,优化和改进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惠平.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8(32):100.
[2]潘虹斐.基于文体语境 探究语言表达艺术[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07):83-84.
[3]杨静.探究语境创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