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有效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4/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2月2期   作者:战丽杰
[导读] 文章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其具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
        战丽杰
        黑龙江省海林市子荣小学   157199
        摘要:文章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其具备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都对学生语文基础素养及审美鉴赏的提升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笔者便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来对此进行一番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
        文章是文学的重要形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是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由于小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在读写学习中经常遇到各种问题,从而影响到其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展开阅读与写作教学时,需立足于学生的真实语文水平,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文章鉴赏与写作能力得以提升。而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展开,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点出发。
         一、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1.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产生,所以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便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过去单纯说教的教学方式,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尝试根据学生的兴趣、具体教学内容和环节来巧妙设置课堂教学活动,包括游戏活动、竞赛活动、角色扮演活动等等,将语文知识寓于趣味化的课堂活动之中,再选择合适时机来推动活动的开展,活跃整个课堂的氛围,促进全体学生的课堂参与,使学生能够在游戏和娱乐的同时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内容时,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乐趣,笔者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开展了丰富的课堂活动。上课后,笔者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发展路线。然后,笔者再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将课文内容以表现的形成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将自己的语言、行为进行完善。这样一来,笔者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不仅锻炼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引领学生进入到阅读的内容中,进而加强学生的阅读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但是我们要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师教学的内容,在进行设计时,我们不能脱离教学的原本内容与目标,情境要同教学紧密相连。如此,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学习文章。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内容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了西沙群岛所处位置,然后向学生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引出本文课题。在讲解本课之前,笔者已经让学生完成了预习,通过对课文的预习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对西沙群岛的印象,如壮观、美丽等,并引导学生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进行总结概括。然后笔者对课文各段落进行了逐步讲解,让学生去逐步了解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特点,让学生从作者写作的词句中去进一步领会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物产的丰富,从而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3.借助动手操作,提升阅读思维
        长时间的进行枯燥的思维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科学的、不适合的。众所周知,小学生在处在天真活泼的年龄阶段,好动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突出特征。但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是由教师主宰的、单一的课堂,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被无情的压制,从而也导致课堂氛围的枯燥。小学语文课堂不光是需要动嘴、动脑的课堂,也可以动手。通过动手操作,能够避免单纯的思维活动带来的枯燥,使课堂学习氛围不再是一种说和听的形式,从而调动课堂的气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不是那么的紧迫,在进行必要的知识讲授之外,留有了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到一些写景状物的课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拿出画笔来“画一画”,通过动手画的过程,消解知识的枯燥,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除此之外,在阅读课上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动手,像是剪辑报纸杂志,将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的有用的内容、知识点剪辑下来,粘贴到笔记本上,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调动了课堂气氛。
         4.贴近生活世纪,实现语言建构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在课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的实现语言的建构。
        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内容时,笔者就特别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首先,以“勇摘水果生字”的生字游戏拉开了本课教学的序幕。课中,笔者准确地抓取了描写杨梅形状、颜色、味道的典型段落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理解作者“眼看、手摸、嘴尝”的观察方法。“趁热打铁”下,又拿来了各种学生平常生活中都会吃到的水果,让学生进行了各种水果的写法迁移,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趣中学,乐中写,润物细无声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写作素养。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
         二、实现有效的写作教学
         1.联系生活场景,激发情感写作
        生活是学生所熟悉的场景,也是学生情感的来源所在,而写作讲究有感而发,小学生写作时更是需要情感来产生写作的内驱力,才能够有感而发地写出具备更高质量的作文,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联系生活场景来让学生展开写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展开写作教学时,可以结合一些学生亲身经历的或使具备生活经验的生活场景来布置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展开写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写出充分表达自己的作文,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一次教学中,笔者便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或感悟写成作文,如:“当你看到有人乱丢垃圾应怎样做?”或者“爸妈为什么老是吵架?”将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隐含问题放在明面上让学生去思考,能够使学生养成探究精神,并能使学生深挖生活的细节,对生活产生更多的理解。而在写作中,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其纷纷就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思考来展开写作,其写作角度十分别致,使笔者看到了学生眼中的精彩视野,也使笔者了解到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偏差,从而能够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认知去解释说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推动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
         2.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写作提高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写作一直以来都是最让学生感到头疼的。写作是一个人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也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写作中去,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并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若是以“迷人的秋天”为写作内容,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关于秋天的视频,让他们分析秋天的风景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给视频配上音乐,让学生展开对秋天的畅想。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不同的视角去感受春天,领悟春天的美,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学生则一定能写出较多较好的文章出来。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影视剧,让学生进行观看,并给他们布置一些观看任务,像是在观看结束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悟,即写观后感……长久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总之,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且任重道远的过程,其中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积极研究有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使学生的读写能力能够得到提升,使阅读与写作教学呈现出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红侠.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06):182.
        [2]邱位祥.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83.
        [3]杨灵霞.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如何进行[J].学周刊,2019(01):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